返回首页

冯友兰: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要怎样理解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3-24 22:05   点击: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冯友兰: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要怎样理解

人的思维活动成为理论就是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就是人的思想,反思人的思想才能真正的思想,辩证唯物论中的意识通过思维变成真理,具体实践,成为思想。

二、关于社会评价研究的学术书籍?

《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

《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

《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

《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杜亚泉著作两种》

《乡土中国》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史》

《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

《统一与分裂》

《宅兹中国》

《辜鸿铭文集》

《想象个人:中国个人观的现代转型》

《顾亭林诗文集》

三、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

冯友兰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写其《中国哲学史》的,而胡适则是站在民主自由的立场上来写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的---(下册以后胡适没有写)。

冯友兰和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争议,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学术之争,或者谁是中国哲学史第一人之争,但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西方学术观点之争。再说透彻一点,冯友兰是为意识形态而服务的,是为了意识形态而写其哲学史,说文明点冯友兰就是个犬儒。说到这里,谁是谁非明白人就一目了然了,不需要争议什么了。

四、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着名哲学家,1924年(甲子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现在的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经历

冯友兰(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1915年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开封一个中等学校教书,不久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

职务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曾出其手。曾长期任教清华大学,历任清华及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清华校务委员主席,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有重要贡献。一生为了治学,收藏有中外图书数万册,其中不乏古籍和善本图书。尤对中外哲学史料的收藏较为系统,文史着作大半。1994年,其亲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有《冯友兰文库》。文库主要收藏冯友兰先生着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资料,现有7000余册图书。着《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四十年的回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现代哲学史》等数十种。

评价

冯友兰一生勤勉,着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季羡林:“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胡适:“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冯友兰字号)右者”。

牟宗三:说冯友兰的哲学是“脓包哲学”,但“至少表面上很像个样子”。

张君劢:“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事乎?”

舒芜:“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道。莫信批儒反戈击,栖栖南子是心传。”

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人。

经典语录:

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积极知识,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所谓名誉者,是众人对于我的过人之处的承认;若我虽有过人之处,众人不愿意承认,则虽有过人之睡,名亦不立。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五、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下面我整理了国学大师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简介

国学大师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哲学贡献

1923年夏,国学大师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3]》,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国学大师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4]》***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国学大师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学大师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学大师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学术行年简谱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评价

国学大师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巨集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巨集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以《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