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两观三性理论内涵,并列举出第一讲中教师列举了哪一些实例进行佐证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1: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该理论成功指导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建筑创作和规划设计实践,屡获佳绩,在建筑界得到广泛认可。以该理论为基础,何镜堂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专著5部。
你认为在中国文化中群体内和群体外。是自我融合和他人延伸的障碍吗
中国文化里集体不是个体的一个简单集合,亦不是超脱与个人的独立存在,而是集体和个体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知道,东西方文明由于演化的差异,造就了以个体主义为主导的西方文明和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东方文明,这也并不是东方没有个体主义而西方没有集体主义,而是两者的思维倾向完全不一样,从而,东西方文明对个体与集体的存在关系理解完全不一样。
简单的讲,在西方文明中,个体和集体是独立可分的,而东方文明的集体是和个体是一个整体,集体和个体是密不可分,而相互依存的。换而言之,我们的集体是需要对集体中的每个个体是承担责任的。集体依赖于个体,而集体本身又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集体中每个体都是集体的代表,都贴着集体的标签,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会被贴上集体的标签而对整个集体造成影响。
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我们通常看一个小孩不讲文明礼貌的时候,我们会首先会想到是这个小孩的父母,这个小孩的家庭礼教不好,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小孩的言行,但是也正是这个小孩的言行让我们对他所在的集体家庭贴上了标签。当我们看到某个公司员工的行为表现,我们也往往会联系到这个公司,亦会同样给这个公司在心里做一个打分。
也正是东方文化里集体存在与每个个体之中而不是超越个体而独立存在,造就了国人特有的整体观和集体主义意识。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整体性,每当我们走出这个集体,跟集体以外的外界接触和交往,我们身上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了从小到家庭,家族,大到民族,国家的集体,我们不经意之间,所有个体的言谈举止,都会有意无意的牵动着我们每集体中每个人的心,对我们集体中每个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而我们很多人往往还不知,所以为什么古圣先哲告诫我们务以善小而不为,务以恶小而为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当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好自己,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亦会对我们的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国家都会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是因为个体与集体本身一体共存。
2、个体必须依附于某个集体,而集体无需绝对依附某个个体。
个体与集体相依相存,但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个体绝对依附于某个集体而存在,而集体虽然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越又不绝对依附于某个个体而存在。
古人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如此才有古圣先哲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情怀,没有大家又何来小家,没有集体个体又如何存在?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脱离我目前的集体而去到另外一个集体而生存,可是集体虽可变,根却转不走,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自出生开始,我们身上留着的血脉,我们骨子里的基因,就已经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这就是我们的根, 如果我们自断根脉,如同浮萍,那就只能随波逐流。古人讲,落叶归根,这也是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眷念故土的原因吧。
在中华文化中,群体内和群体外不是自我融合和他人衍生的障碍,因为群体内也可以向外扩展围裙体外实现大范围的群体,群体外也可以向内发展,为群体内实现小范围的融合,所以说,他是不是自我融合和他人眼神的障碍?
在与中西方实际交往的过程中,文化差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