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31 11:47   点击:1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的进步的文化、科学的理性的文化、世界视野下的民族文化、多样丰富的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实践中总是具体化为一系列文化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的精神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反映和心理感知,其内容和形成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全部社会生产关系所制约,受着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制约。

第二,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而对社会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集中表现为:在特定条件下,文化可以推动或阻碍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现实性上,文化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是要通过掌握了文化的人来实现的。

第三,文化具有阶级性。首先,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不过是社会阶级关系、阶级矛盾与斗争的反映和表现。其次,在阶级社会中,主导社会的文化通常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文化。再次,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新的阶级的统治替代旧的阶级的统治总是先要进行政治思想与舆论的准备。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政治文化代替旧的政治文化的历史。

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联系纽带,是社会群体生存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民族按照不同的经济方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不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特点,发展出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民族性。这些民族性在文化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和特性,使得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在民族的政治活动、政治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

第五,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在反映现实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性质。首先,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必同步。其次,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政治生活发展水平往往不同步。再次,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