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何空间性知识
几何形貌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几何形貌的空间性,是通过长、宽、高的际三焦属性表达出来的属性。
几何形貌的空间性,是通过钟表的周而复始的三焦边循环属性表达出来的属性。
所以,我们可以简略的把它称为三焦的际结构具有空间属性,三焦的边结构具有时间的属性。
这样,我们对第一个三焦体,就可以这样进行认识:三垂面形成的长、宽、高为际三焦,而在第一三角形为边三焦。际三维是表达空间属性的,边三焦是表达时间属性的。所以,在一个三焦体中,有一个际空间,一个边时间,际空间我们可以通过长、宽、高的几何属性来进行表达。所以,际空间属性也可以说是是种由长、宽、高的数值关系表达的一种几何属性。而时间的属性,我们可以说是一种用钟表可以进行数字表达的属性。
显而易见,三焦际结构是一个立体角形貌,三焦边结构是一个三角面形貌。立体角形貌展示的是三焦体的空间属性,三角面形貌展示的是三焦体的时间属性。
但是,我们可以从三焦体中看到,一个三焦体中,有四个三焦面结构,有四个三焦角结构,这样,我们以任意一个三焦面为时间的周而复始循环来展示钟表的度量属性的时候,与这个三焦面相对的三焦角,就是表达空间长、宽、高结构的体系。显而易见,时空的结构,具有四象的结构随机性。可是,无论那个时空结构,都是唯一对应的,产不存在一个时间与多个空间的对应关联关系存在。而是唯一时间对应该唯一空间。也就是说,时间与空间是一体化的。
三焦体在四个随机对应的时空结构中,有一个是正空间与正时间对应的关联关系。它的空间际三焦结构由标准的三垂面构成的。而它的时间边三焦面结构则是由三条与三垂面形成的第一个弦结构面。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弦结构面,是因为它是三垂面确定的外接圆上的直径。正时间边三焦面上的时间,则是由三弦轮回周而复始的关联关系形成的。我们称其为日弦、月弦、年弦。三弦轮回虽然发生在边三焦面上,但是,它却是与三焦际结构中的三垂面上的勾股运动息息相关。形成了时空一体化的不可分割局面。
因为这个图所表达的内容是三维动画范畴内的内容。本人画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所以,暂时无法给出图示。
三焦是一个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变化系统。所以,除了三弦面是稳定的一种存在形式之外,空间则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状态。
于是,我们就对传统文化的时空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空间是变化的,时间是永恒的。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说,时间是变化的空间,空间是永恒的时间。所以,我们认识空间,离不开时间的永恒,认识时间离不开变化的空间。
在中国远古时代的星相学中,表达星辰运动,不是用的空间位置表达,而是使用时间单位地支、天干。计算时间的年,月,日,我们则使用的是空间形貌:春夏秋冬,月初、月圆、月末。……。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时空观下的一个知识体系。所以,它产生的历法体系与现代科学的历法体系有着认识上的壁垒。似乎无法沟通。所以,形成了中国历法与现代历法共同应用的一个局面。虽然历法是两个体系同时在应用了,但是。数学理论,哲学理论,物理、化学……诸多科学分科,则是现代科学理论一统独霸的天下。中西医壁垒,东西方数学理论体系的壁垒,则表现的更为突出。
尽管象中国的易经学与道学、儒学,中国也在向国外输出。但是,中国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国的数学理论并没有走出国门。而且,这种局面继续向着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不利于中国的传统数学理论发展的局面漫延着。中医究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现代,只能用西方科学理论来衡量,而无法用中国自己的数学理论,时空观来解释。因为当代只有分科科学才是科学。而合科科学则被称为大杂烩。甚至称为封建主义思想,或者迷信。
那么,中国人从原始以来,就没有过正解的时空观吗?就没有过表达时空的数学理论体系吗?
肯定是有的。肯定是有过的。只是现在遗失了,被大家遗忘了。只是被现代科学的简单化、绝对化、物质化、量值化……的多学科尺度,衡量在分科科学的大门之外了。
现代科学分科科学仍然在以大爆炸的速度发展着,新理论,新规律,新学科……在边缘的边缘蓬勃的发展着。空间与时间的认识在无法二合而一的哲学观下仍然无法实现爱因斯坦的设想。那么,为什么不能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观再走一次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认识时空的路呢?
通过旅行,切身感受不同的文化
旅行,是让我们借由地理的改变,改变我们的心理和认知。你会发现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了解知识的方式跟自己过去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在这当中,我们才会有新的伦理上的认识。
比如,路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过去我们看书本上的知识,不比看电影一样,能看到很具体的场景。而读路时,你会看到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区里,而不同社区的生活规则是不同的,资源也不同;人们之间确定事物的标准也不同;关键的是,人们的思维模式、合作方式也有很大的不一样。你就会认识到,原来人际关系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根本不是仅仅由家人和老师组成的。
读路其实讲的就是旅行。我也是非常的热爱旅行,但是有时由制约在金钱方面,导致自己没有能力去旅行。旅行的过程中要提高我们跨文化的程度。走到每个地方我们都应该学习那个地方的文化,给自己一个不断充实的机会。
我个人也是一个特别爱好旅行的人,到现在其实如果的地方不多,主要原因还没有能力挣太多的钱去旅行,穷游也伤不起,我如果安徽合肥,四川成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普者黑,昭通大山堡,想在大学里走更多的地方,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给自己一个穷游的感觉,在不同时节去到不同的地方去感受当地文化就是一种享受,敢问路在何方,心在哪里,让我走遍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在今年我也会走更多的地方。
源于《趁年轻,折腾吧!》这本书 里面写到旅行的小感受三小点
(1)旅行改变了我们的是时空观,因为旅行对你来说不是常态,所以你在进入旅游状态的时候会有巨大改变,你跨越着去接触一样东西的愿望会让你心里的一种障碍感大大降低,你的时空观会得到很大的改变。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那么它所有的问题都会有很好的方法加以解决,仅仅是分布的地方不一样、出现的时机不一样。当你时空观改变以后,你获得解决方法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2)很多人旅行的时候不能够进入本地的文化中。建议大家要进入本地的社会。考虑去以下四个地方:第一个是菜市场;第二个是本地餐厅;第三个是居民家庭;第四个是贫民窟。我觉得当你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你认识世界的方式就能够改变自己,因为当这些东西经过我们脑子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会影响到自己。
(3)旅行是一个高度面对不确定性事物的过程。你之所以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具备把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的能力。路在何方,旅行就在何方,每次旅行就是对自己另一个提升,利用路的认知来更加清晰的认知自己吧!利用现在的自己来挑战未来的自己,眼光在哪里旅行就在哪里。
通过旅行,切身感受不同文化;通过旅行,切身提升自己;通过旅行,找到自己的归属;通过旅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