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排名前10位
中国古镇排名前10位:周庄古镇、同里古镇、乌镇、西塘古镇、f直古镇、黄姚古镇、青岩古镇、南浔古镇、朱家角古镇、和顺古镇。
一、周庄古镇
周庄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着国内第一水乡之称,为国家五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始建于北宋元祜元年,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建筑,部分为明清风格建筑,较有特色的古桥风韵,小桥流水人家代表,给人呈现的则是古朴与真实的美,洗去城市喧嚣与繁华。
二、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是位于太湖之畔的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内建于明清时期的花园、寺观、宅邸等建筑高达数百处,凭借 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而闻名国内。
三、乌镇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的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称,为国家五A级景区,乌镇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处典型的水乡古镇,不过,乌镇分为两个区域,东栅与西栅,东栅远小于西栅,只有白天开放,而西栅区域较大,这里是乌镇唯一一处,可以欣赏夜景的地方,夜间的西栅很美,小桥流水,更能体检到江南的风韵。
四、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浙江十大 景点之一,还曾获得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凭借桥多、弄多和廊棚多而闻名于国内,镇内民风淳厚导出都弥漫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问几点,烟雨长廊、陆坟银杏、石皮弄等景点都是镇内的主要景点。
五、f直古镇
f直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之美誉,为四A级景区,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同样地处于苏州地区,但名气远远不如同里与周庄较大,但f直没有太多的商业化,可以静静享受古镇情怀,细细品味江南水乡,淳朴民风的民俗风情,这里也是江南六大古镇中,唯一一处可以随时进入的古镇,无需购票,但古镇中的景点,是需要购买门票的。
中国十大古镇有哪些
中国最具魅力的十大古镇
内蒙古・室韦
蓝天、绿草,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亚洲最美的湿地,也养育着这里的勤劳人民。肥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温暖的木刻楞房子,现在是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黄皮肤男人的智慧和蓝眼睛女人的热情造就了室韦,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存的范例。
安徽・西递宏村
它的选址规划、建设发展,历经八百年,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成就。神奇的人工水系独出机杼,开仿生学先河。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楹联、牌匾彰显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托农家情怀。西递宏村,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福建・泰宁
藏于深山的汉唐古镇,武夷山下的两宋名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完美结合,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地处东南有孔子故里遗风,傩舞粗犷、桥灯清丽,泰宁有小桥流水的灵秀,而没有那深宅大院的沉重。
浙江・乌镇
京杭运河边上的古镇,虽然不是三吴都会,仍旧自古繁华。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视,杭白菊、蓝印花、三白酒,传统物产影响华南生活几百年。拳船香市高竿等独特民俗让江南乡闾文化一脉传承。明建学社,清立书院,成就几代鸿儒。正所谓江南多才子,乌镇属最多。
山西・张壁
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0.1平方公里的面积,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可进可退。方寸小城规划高超,鱼形巷龙形口、孔雀琉璃,处处可见心思奇巧。张壁,古庙神佛意,明堡暗道奇。
广西・兴安
连接湘江漓水的咽喉要害,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土地。一条灵渠成就了中国统一大业,更显示先人们开山引河的智慧。守望陡门的陡军把剽悍的秦地风俗植入楚越之间,所以这里人的性格也刚也柔。古树参天,古巷幽深,水街水清,灵渠有灵,兴安,两大水系钟灵毓秀的地方。
浙江・南浔
太湖边上的鱼米之乡,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五座园林,处处庭院幽深;一镇之地,以丝绸闻名,曾经富可敌国;嘉业藏书楼,深藏文化底蕴;丝竹袅袅,演绎诗画水乡;人文荟萃,巨贾云集,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江苏・同里
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含于中,河水把它分割成七座街区,三十座古桥把它连缀小城。家家临水、户户通船,醇正水乡,旧时江南。退思园玲珑雅致,三桥二堂遗风犹在,曾经的富土,流传至今的清秀典雅,如今的同里保持从前的富庶雍容。
广东・石湾
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五百年窑火不熄,小小公仔陶,陶醉天下人。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陶瓷产品来自这里,全国七分之一的工艺美术大师集中在这里,一把泥土经过了他们的手,就走进了千家万户。石湾,南国的陶都。
云南・和顺
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三大板块文化交汇成丝路明珠。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风光。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和顺,一座滇南小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