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蔡澜说潮州十大特色菜?

123 2024-09-07 13:53 admin   手机版

一、蔡澜说潮州十大特色菜?

蔡澜说潮州的十大特色菜是:潮州打冷,潮州卤味,潮州护国菜,潮州来不及,潮州八宝素菜,潮州砂锅粥,潮州石榴鸡,潮州豆酱焗鸡,潮州生菜龙虾……。

      其中:潮州菜来不及是一道传统的潮州菜。它是因厨师来不及出菜而灵机一动就地取材而得名

二、如何评价在湖南卫视节目中,主持人让蔡澜“选择一道菜品消失的话选哪道”,而蔡澜选择了火锅的理由?

不请自来打扰了

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回答里有答主附上了一张图,如下

我再把文字打出来吧

“主要是看到四川传统的美食一样样绝灭,四川名厨们都感叹年轻人只知道吃火锅,让他们没有生存空间,有感而发,火锅也不会因我一句话而消失,提醒大家别忘了祖宗传下来的四川菜而已”

一样的语句,在不同语气不同语境下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不一样。哪怕语气语境一样,具体传达出来的意思还是可能不一样。

所以那些把蔡澜先生称为“养尊处优的上层知识分子”“傻逼”“精英主义”等,还嘲讽一波的,真的没必要。。。

节目组故意设置这样的问题,不明显是想提高关注度吗。。。。。。

在已知他内心所想的是“四川名厨们都感叹年轻人只知道吃火锅,让他们没有生存空间。提醒大家别忘了祖宗传下来的四川菜而已”,还固执己见或者强行抬杠的,麻烦别来污染知乎的环境了……

三、如何看待《天天向上》主持人提问:「你们最希望哪道菜消失」时,蔡澜回答说「火锅是最没文化的料理方式」?

成都人,也很喜欢重庆,好友里重庆人不少,自己也常去玩,一直觉得川渝一家亲,所以以下回答擅自代表一下川渝群众,引战派勿扰,见一个拉黑一个。

我知道综艺节目爱瞎剪辑制造话题,所以如果是为了节目效果剪辑出来的对话,那我鄙视马桶台,并为以下回答先向蔡澜先生道歉。

但如果是原对话,那蔡澜先生未免有些舐皮论骨了。什么叫“没有文化”?也许在蔡澜先生这种人眼里,有文化就是西装革履、金碗银筷、钟鸣鼎食。但这是“文化”吗?私以为不是,这叫腔调,说难听点叫逼格。而文化,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又传承一箪食一瓢饮。就像高晓松谈贵族,有钱就是贵族吗?不,不是。贵族,是多少代人气质的沉淀。

当初《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为什么引诸多国人共鸣,不论是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孕育的温婉女子,还是大漠孤烟的塞北河山培养的豪迈汉子。仅仅是因为那一道菜吗?不是。是那熟悉的食材、熟悉的烹调方式、熟悉的味道背后所蕴含的东西。那是故乡的山和水,是养育自己和家族的一草一木,是无数先祖们用勤劳和善良开垦创建出的幸福家园,是一代又一代人性格和特质的传承...而这些复杂又庞大的东西,被浓缩在一种烹调方式、一道菜、一种味道里,不论你是安居故土之中,还是远行千里之外,不论这一生的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在任何时候,它都能像一把钥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打开你这一方人独有的喜悦和感伤,提醒着你,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这,才是文化。

而这些文化,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不论的看似粗俗的常熟叫花鸡,还是片片精致的北京烤鸭。就像故土潮汕的蔡澜先生,会说“食在广州,味在潮汕”,食遍天下都不如潮汕美食。那由己度人,蔡澜先生又岂会不知道麻辣火锅之于川渝,酸菜锅包肉之于东北,盐水鸭西湖醋鱼之于江浙,也是一种情怀和信仰,也是别人心中的“天下第一”?

我也很喜欢吃,但比起蔡澜先生这种“美食家”,我只能叫吃货...这些年走过国内那么多地方,吃过那么多美食,当然也会有不适合自己口味的,但作为一个吃货,即便面对不合口味的食物,我也依然抱有敬畏之心,因为看着朋友兴高采烈的给我讲解,讲这道菜的历史和渊源,讲这道菜和他的故事...我知道面前的这道菜于我这个旁观者而言,只是一种口味,但于亲历者而言,是一段故事,它包含了成长、相爱、别离、和团聚。像我这种后生小子都知道的道理,蔡澜先生身为大家,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有些失格。

而之后蔡澜先生的解释和汪涵的圆场,更让我一时哑然。

首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的一股歪风,认为非要像日本的寿司刺身一样,保留食材本身味道的烹调方式,才是高级的料理。那人类花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告别茹毛饮血的年代,创造出调料、烹调方式和烹饪器皿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每一种食物都是一方水土的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的浓缩,就像前段时间经常出现在我TL的一个问题“都吃大米,为什么日本流行饭团中国不流行”,抛开文化去对比食物菜系实在是一件很失礼的事。

我一直觉得我们华夏民族的语言文化之优美,无人能出其右,我们以食物和味道寓意人生,我们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我们说人“生百百味”,这是个多么美妙有意境的词啊,我们用五味杂陈形容心情,我们用把苦瓜叫“半生瓜”,因为苦瓜是和青春无关的味道,当你爱上苦瓜的味道,或许已经不再年轻,至少已经走过人生一半的路程了,这是多形象的比喻,初听到黄伟文作词的《苦瓜》,无比惊叹于华夏语言文化之惊艳。而这些一例又一例以味对人生和道理的比喻,难道不是对味的肯定?可是在蔡澜先生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推崇下,突然间,吃生鱼片吃生鸡蛋,就变得比煎炸煮烩炒酸甜苦辣咸高级了?恕我愚钝,无法领悟。

再者,对于蔡澜先生对川渝火锅的理解“东西切好了就扔进去”,不敢苟同。我且讲三个小故事。

一次2个广东朋友来成都玩,下飞机已经很晚很累了,我们就在酒店附近就近解决晚饭,我提议随便吃些,明天再带他们吃好吃的,但他们看到对面有家火锅店(其实川渝地区真的是十步一火锅店)就硬要吃火锅,无视我说火锅有好吃不好吃差别的劝阻,因为他们对川渝火锅的理解大约和蔡澜先生一样就是辣椒汤涮肉,不会有差别...于是我含泪陪他们吃了那顿火锅(这顿火锅也让我知道了广东人民真不能吃辣,是【生理上】不能,不是心理上排斥。微辣锅底,他们还倒了杯水把菜再涮一遍,依然满头大汗,有个人第二天就长了个痘)。随后几天他们认为已经吃过火锅,打死不吃了,直到离开那天被我硬拉到X火锅店。我吃的一本满足,他们却觉得和那天晚上那顿没有区别。

第二件事是我和我妈有天突然想吃火锅,去常去店又懒得跑,就在家附近随便找了家。川渝同胞应该都知道,毛肚/黄喉/牛肉...这些火锅硬菜,有品质价格区分,比如同样是毛肚,一般有3个甚至以上品质价格。因为那顿饭我买单,我就都点的最便宜的,我妈全程玩手机不知道我点了什么。但毛肚下锅第一片,我就觉得跟以前吃的不一样,即便有锅底味道在上。我妈更敏锐,刚入口就吐了出来,说这是什么毛肚,要找店家理论(因为我们家对吃都比较讲究,吃火锅从来都点最好的),我赶紧拦住我妈说是我的锅,我都点的最便宜的...最后我被我妈喷了一顿,那几道菜全被我妈撤下去换成好的了。后来我妈说一口就吃出是水发毛肚不是鲜切毛肚了...

这两件事,尤其是第一件,让我知道对一道菜的理解能力,是根植于基因和人文的,只有被这片土地和这道菜养育的人才最懂鉴赏。这也是我对不适口的美食依然抱有尊重和敬畏的原因之一,我知道不能因为我的浅薄,而否定这道菜背后的文化。

所以川渝火锅真的只是“东西切好就扔进去”吗?不是,锅底味道和用菜品质,是它的灵魂。否则十步一火锅店的川渝,为何有些店门庭若市,有些店门可罗雀?那一锅旁人以为的“辣椒汤”里,是一个川渝火锅厨师学艺多年的技艺和经验,多一匙盐,少几瓣蒜,最终呈现的味道都将不同。像蔡澜先生这样,因个人的不理解而否定一道菜,实在有失偏颇,这不正像有些人说“披萨不就是大饼铺肉”“寿司不就是米饭搭鱼”吗?

第三个小故事呢,有一年我去哈尔滨玩,朋友让我有空的话买点辣椒面过去帮他们做些油泼辣子,我想辣椒不是哪里都有吗,怎么会不一样?就偷懒没带。等我到了哈尔滨,在4个超市买了4次辣椒面,做出的油泼辣子没有1个辣的...你看,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一箪食一瓢饮,连辣椒都不一样,又怎会有“没有文化”之说呢?

最后,不论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还是刀耕火种的偏僻山村,人类文化的传承和食物烹制的演变,从来都是并行而不是割裂的,不论东方西方江南塞北,不论蔡澜先生的家乡潮汕还是我的家乡川渝,任何一种由来已久的食物,都承载着与之相伴的文化。只要我们依然各自怀抱着对这种食物和文化的尊重,那这种味道就一定会继续守护着我们各自心中的情怀和信仰。

以上,望蔡澜先生悉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