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谁可以介绍一些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3-03 09:55   点击:2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谁可以介绍一些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

新近修复的英国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将于12月7日对公众开放。世界著名的圆形阅览室高32.3米,直径43米,有19排长条阅览桌,可供302名读者在此读书。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早年曾在这里学习和著书。图为恢复原貌的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内景。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不可不去。它的埃及馆非常突出,有著名的破译了古埃及文字的Rosetta Stone。中央圆形的大英图书馆(其实很小啊)是当年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地方。伦敦博物馆都免费。

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定级博物馆。

做为世界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可上溯到1753年。汉斯・舒隆爵士是大英博物馆的奠基人,这位医生和植物学家出于“为人类福祉贡献心力”的远大理想,在世界各地收罗了大量的艺术品。1753年,英国政府根据他的遗嘱,以市价1/4的价钱收购了其全部藏品,并同时收购了罗伯特科顿爵士和哈利爵士的收藏,正式成立了大英博物馆。1759年,博物馆在普斯特卡顿的蒙太奇古邸正式对外开放,免费供全民参观。

随着藏品数量的不断增长,博物馆的规模日益扩大。1823年,由建筑师罗伯特・史莫克设计,在布鲁斯贝利增建新馆,其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为以后扩建建筑定下了基调。从1884年到1938年,博物馆又先后增建了爱德华七世画廊、收藏帕特农神殿雕像的西廊等建筑,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历程中,大英博物馆逐渐构筑起它庞大的收藏体系。今天,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突破600万件,它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版画、素描、徽章、钱币、手稿、浮雕、书籍、青铜器等门类,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为此,博物馆设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西亚部、东方部、古代希腊罗马部、版画素描部、人种志部、货币与纪念章部能十个部门,对这些数量惊人的藏品进行管理和研究。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希腊罗马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波斯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艺术品。中国收藏品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初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英国部专门收藏与英国本身有关的藏品,其时代跨度大,藏品品种多,宛如一部由实物组成的大不列颠历史。

图书馆是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书籍、手稿和抄本,如莎士比亚作品的初版本,亨德尔的乐谱原稿和莫扎特、海顿等人的早期板本等等,仅书籍就多达600~700万册。供人们阅读的中央圆形大阅览室久享盛名,马克思的《资本论》就诞生于此。1998年,由于馆舍拥挤,图书馆搬迁新址,但阅览室得以保留,至今仍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服务。

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充分体现了它丰富的馆藏,其展室多达100多个,采用综合分类的方式陈列。一楼左侧为古希腊、罗马、埃及、西亚各展室,汇集了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右侧则是大英图书馆的展室。博物馆的二楼依时代及地区作介绍,其中也包括以中国文物为主的东方展室和日本文物的展室。

为了使数量庞大的藏品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大英博物馆策划并推出了大量的活动和节目――举办不定期的临时展览;成立“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开展“主题晚餐”、由父母陪伴儿童参加的家庭活动;组织观赏并触摸博物馆非陈列收藏品的“发现日”活动;进行各种学术讨论会;多方位地体现了博物馆文化的精彩纷呈。

大英博物馆内的波特兰花瓶,为啥成了不能移动的文物?

“波特兰花瓶”被称为“古罗马宝石玻璃制品”。在大英博物馆内就保存着一只最珍贵的波特兰花瓶,可惜它饱经劫难,惊险复生,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可移动的文物。

亚历山大・塞维鲁是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年仅26岁就去世了,但是因为淳厚善良,喜欢和平,反对暴力,死后还被奉为可以保佑百姓富贵平安的“神”。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皇帝,死后能成神,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儿,亚历山大・塞维鲁的遗体,被秘密地葬在罗马郊外的墓穴。几百年后,因为密葬的缘故,他的陵墓得以保全,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盗墓贼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四处寻找他的陵墓。在一个暴雨过后的清晨,他的墓室被爆发的山洪,冲开了一个大窟窿,闻讯而知的盗墓贼闯进了他的墓室,打开了他并不奢华的石棺……根据文献记载,盗墓贼在他的石棺中,盗出了几百件金银器,骨质的珠子,记录着珍贵典籍的泥板等等,当然,还有一只精美的波特兰花瓶。

这只珍贵的花瓶,被多次转手倒卖,它曾经是巴贝里尼家族的私藏,也曾经是波特兰公爵夫人最喜欢的宝贝,大英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展示罗马时期的文化,就从它最后一代主人,一位落魄的公爵手中,高价购得了这件花瓶。

为何波特兰花瓶会被公爵贵族们看重,又让大英博物馆惦记几百年,最后不惜千金一掷,将其收为馆藏?答案简单不复杂,因为它是古代浮雕玻璃艺术的最著名代表。

熟悉古罗马文物的专家都知道,在罗马帝国早期,“浮雕玻璃”是一种豪华奢侈的器皿,制作浮雕玻璃的过程非常复杂,百不成一,而一百个成品中,甚至更难以觅到一件精品,万里挑一的精品率,让波特兰花瓶成了文物中的文物,明星中的明星。

波特兰花瓶真的难以制作,这是因为它是双层玻璃制品,外加雕刻成型所决定的。专家经过遍查典籍,在纸上复原了它的制作过程:首先要将深蓝色的玻璃瓶先吹制成形,再浸入盛有白色玻璃液的容器中,然后将两者吹合为一。瓶体成型后,雕刻师需要在外层白色不透明玻璃上雕刻,很显然,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如此精致繁琐的制作工艺,别说完美地实现,从头想一遍都觉得非常不容易。

我们再看存世的所有波特兰花瓶,唯独这只大英博物馆馆藏的花瓶最为漂亮的,它深蓝的底色就好像是大海,上面覆盖着白色瓷釉就好像翻卷的浪花,爱神丘比特等七位被雕成的罗马之神,每一位都栩栩如生、风采各异,让任何看到这只花瓶的人,都为古人精湛的手艺所叹服。

随着克劳狄乌斯王朝最后一任皇帝的去世,奢华的宝石玻璃制品就此消失了,欧洲再也没有出现罗马宝石玻璃制作的身影,所以这只波特兰花瓶就成了绝响。

为了复现波特兰花瓶的生产工艺,1876年,英国著名工匠约翰•诺斯伍德,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制作出了一件复制品。可是他完成的“三流”作品,不管是瓷色,器形还是雕刻工艺,根本无法和大英博物馆保存的这件花瓶媲美。

这只波特兰花瓶几经波折,最后被大英博物馆保存起来。人们本以为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属,可是坎坷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1845年,一名青年喝得酩酊大醉,他猛地闯进博物馆中,疯狂地拿起一件文物,直接将波特兰花瓶以及它外面的玻璃罩打碎。当工作人员发现时,只看到这只花瓶满地狼藉,深蓝色的透明碎片和白色的碎片到处散落。

砸碎花瓶的青年被抓走,工作人员慌张地捡起地上的碎片,可是几个月后,修复师复原花瓶的时候,却发现少了37个小碎片。波特兰花瓶少了这些小碎片,已经无法复原,也就是失去了观赏价值,更称不上是最珍贵的艺术品了。

正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无比懊恼的时候,三个月后,博物馆看门人突然收到一个大箱子,他疑惑地打开它,发现大箱子里还有37个小箱子,再把小箱子打开,里面赫然出现了丢失的37块小碎片,原来花瓶被打碎后,工作人员因为慌乱,只是将大碎片捡了起来,地下还剩下了37个小碎片,另外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便将这些小碎片,收集起来,送到了一家工坊,请他们制作出37个小盒子把它们装起来,并想永久地保存。很可惜,盒子还没有制作完完,这位工作人员就去世了,最后工坊的匠人,只得将这些盒子和碎片寄给了博物馆,波特兰花瓶才得以恢复原样。

历经劫难的波特兰花瓶修复完毕后,它只能静静地待在博物馆的展览橱窗中,不可以被任何人触碰。因为它实在是太脆弱了,漂亮的深蓝色和白色透明瓶体远远地看上起,显得那么的完美,可是只有凑近,才会看到上面的道道裂缝,要知道玻璃制品本来就易碎,更何况它还是重创后,被再次拼接的呢?

如果不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将会有更多文物在有意和无意中,被我们损坏。要知道,珍贵的文物可都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他们一旦出现毁损的现象,人类文明的进程就会形成缺环,想一想,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