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1共享单车计费标准?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20 08:40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2021共享单车计费标准?

目前,哈啰单车的收费规则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2019年4月29日,哈啰单车曾将计费标准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目前,上海的美团单车与青桔单车价格均为前15分钟1.5元。

二、共享单车属于企业吗?

共享单车属于企业的。共享单车的发展不仅需要强有力的资本支持,还需要规范的运营,并且要给用户最舒适的体验。

单车的大量投放需要巨大成本,拿摩拜单车来说,其CEO王晓峰透露单车的造价在6000元左右,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所需的定位设备比较昂贵。如此高的造价,一些小的单车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加上早期单车需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背后没有资本无法玩的起来。

二是管理不规范,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共享单车的身影,骑行的用户越多越难管理,许多用户使用完单车后就随意扔在一边,不仅影响交通,还对市容造成恶劣影响。而且共享单车分布的不够均匀,有的地方到处都是,有的地方一辆都没有,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三是用户的素质还有待提升,许多人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某某青年破坏单车被抓的新闻也是常见,有好几个共享单车品牌就是因为其单车被破坏而收不回成本才倒闭的。

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多数品牌早已烟消云散,摩拜也被美团收购,后续的发展如何也是未知。而一直低调的哈罗单车却逐渐强大起来,其背后的支付宝或许是哈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支付宝有庞大的用户量,完善的信用体系。

三、共享单车怎么赚钱的?

现阶段共享单车肯定是不赚钱的,现阶段是资本搏杀,投钱烧钱强占市场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拼谁的钱多,或者说拼共享单车企业背后资本的实力,谁能活下来最后垄断市场,谁就能在未来赚钱。就像之前的滴滴打车,目前打车市场只剩下滴滴,可以说是实现了垄断,怎么定价、收费、管理都是它说了算,没人跟它竞争,而且现在你基本看不到它在烧钱搞那么大的优惠了。

有人说,共享单车不是有押金吗?骑行也有收费啊,那个不赚钱吗?我们来算一笔账,以ofo为例,一辆车的造价保守估计在1000元左右,可是押金是多少呢?99元,现在涨价了,变成了199元,但是原先的老用户并没有涨价,还是99元。也就是说押金只占自行车成本的1/10,还有管理费呢,运输费呢,这些都要花钱,更重要的是,由于部门人的素质问题,共享单车被破坏得很严重,被恶意扔到各种地方,打捞费、修理费共享单车得付吧,靠着骑行收的那点钱恐怕不够吧。更何况ofo现在在搞1元包月,各种营销号也在赠送免费月卡,可以说只要你留心,最起码可以免费骑半年或者更长时间,连骑行的钱都没了,还能怎么赚钱呢?还得请明星代言,发员工工资,我看不到任何赚钱的苗头。

彻底明白了。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有的。

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怪不得能估值上百亿!

再则: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01

商业模式实际是一个链状的体系,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如下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

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

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喜欢投机取巧,耐不得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

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02

在我做风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

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时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第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出在猪身上。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市场足够大,价格敏感的潘坑没б沧愎欢啵拙纳桃的J胶诵娜匀恢皇且桓龅ゴ康挠J酱葱拢岽ザ只逃胂矍赖乃乩妫夏殉志谩

一旦其他厂商在渠道改革上跟进(比如VIVO与OPPO),甚至是用技术创新来比拼(比如华为),而你的生态与“猪”都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为何小米开始被迫扩展产品品类(诸如小米手环、小米电视等),继续挖硬件,而不是挖ARPU值的原因。

换句话说,雷军完美回答了上述1、2、3三个问题,4回答了一半,5没有答案。所以,小米这个项目,远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5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把票投给滴滴。

出行的难易,几乎关乎所有人,市场足够大,而且绝对的高频,同时因为前期要烧大量的钱来圈用户,不是足够有钱的人,也无法去做这种创新。

但,它的瑕疵也是明显的:触动了几乎所有商务乘用车链条上人(诸如出租、公交、相关主管机关等)的利益,而这个链条上的人,属于社会天然会给以同情的所谓“弱势群体”。最关键,他们是有组织的,不是散杂的个体。组织要反弹,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且,烧完钱后,在可预见时间内,滴滴看不到该如何赚钱。盈利模式一直不清,这是滴滴商业模式最大的硬伤。

换句话说,滴滴完美回答了上述1、2、4三个问题,3回答了部分,5没有答案。

所以,滴滴这个项目或许是好项目,但肯定不是“最牛逼”的项目。个中五味,投钱进去的人,自己才会体会到。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

03

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小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

摩拜单车则是一开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

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自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

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

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的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有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

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里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通过什么?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唯有4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关键的盈利模式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解决――这符合“最牛逼”模式的定义。

共享单车就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自行车租赁业务,其主要依靠载体为单车。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这种非常便利的业务,提供给我们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投资这么大,1个小时才1块钱,它们怎么赚钱呢?

一、主要收入:押金

使用共享单车,我们得先付押金才能使用。使用后缴费完毕可以申请退款,可是如果你长期需要使用这项服务,大多数消费者是选择保留押金,方便下次使用,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提供方,可以运营这笔资金。

摩拜押金为每人299元,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为了确保用户正当使用其单车,同时也确保单车损害时出租方可优先受偿。

如果有10万人使用,也就是说可以获得的资金=10万×押金,这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

二、次要收入:运营我们每次使用除了要缴纳押金之外,还要按时付费。

摩拜:每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ofo:如果不是则收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小蓝单车:收费每半小时5毛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小鸣单车:收费每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三、补贴收入:政府补贴

其实,现在基本上的共享单车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每年政府都会给予支撑。一来可以帮政府省下不少的车辆投入成本。

二来还能为市政建设提供辅助力量,为当地政府的绩效添砖加瓦。小结:现在共享单车靠运营是没有实现赚钱的阶段,还处于在养用户习惯、推广的阶段,所以怎样熬过这段时间和找到持续盈利点是关键。

答者:营销航班-王博

1、保证金收益:

这个是大家觉得最有可能的赚钱模式。每个人199元押金,比如每辆车绑定10人,就用1990元押金。全国投放100万两单车,可以圈到20亿元沉淀资金。通过这个20亿沉淀资金,可能实现投资收益。但是这个到底能赚多少,未可知,每年估计保底1个亿。

2、车辆租金收益:

按1元每半小时计算,每辆车一天按使用3小时计算能赚6元,一年可以赚1800元。但是如果价格战一直打,按0.1元半小时,每年只有180元。

3、成为媒体入口:

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之后,开始加载各种可能的广告形式,包括车体广告,或者车载媒体承载广告,包括图片、音频或视频。

4、成为消费入口:

根据用户大数据,或者用户出行习惯引导到线下消费场景。引导购车、购物或日常餐饮消费。

5、成为社交平台:

租车和还车的人都是同一个区域的人,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共享单车,形成区域化的社交群体呢?这个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6、被大公司收购:

全国这么一大批共享单车品牌出现后,格局会怎么样呢,大体会跟滴滴的路径一致,一年之内就会出现大并购。也许很多地方的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为了被兼并而生的。摩拜和OFO在一年内就融资到F轮,拿到钱就要并购圈市场,这个是资本的游戏和意志。

共享单车的赚钱方式: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有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