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本人的电车怎么装充电桩?
联系物业,进行报装,提供相关材料:
1、户主身份证明;
2、用电地址物业产权权属证明;
3、如委托他人代办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4、如办理银行划扣电费需提交相关缴费资料。
5、对于占用小区公共场所的项目,如小区停车场等,还需提供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出具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意书。
6、如仅租用车位,同时需提供车位拥有者的同意材料、业主身份证明材料以及电费担保书、客户声明。
可以的,私人充电桩安装方法,首先提交申请与审核材料,安装施工完成后,充电桩公司会去电力公司报备,由电力公司去现场验收,验收合格会给电表加装封签,电力公司再制作对应的电卡,并由充电桩公司领取转交业主,或者业主自己去供电局领取。
“私桩共享”,能否解决“充电难”这一问题?
“私桩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很多人也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一方面能够减少不少油费,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比较实惠。虽然新能源汽车价格比较符合大家的需求,但充电却是一直是一个大难题,毕竟它不像油车那样加油站到处都是。
“私桩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充电难。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了解到,很多私人充电桩基本上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有的新能源车主并没有建立私人充电桩,同时公共充电桩距离很远,比较不方便。此时拥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可以通过共享自己的充电桩让他人使用,同时自己能够赚点零花钱。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充电难的状况,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问题。
虽然说私人充电桩可以共享,但并不是大家的时间是相对应的,可能需要充电车主的时间与车主所分享的共享时间并不匹配,今天大部分人都是晚上充电,早上上班。此时仍然无法进行充电。除此之外,分享私人共享充电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必须通过物业的同意,分享之后也有许多复杂的问题。
多建一些公共充电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量的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很多小区都符合建立公共充电桩的条件,因此物业可以多建一些公共充电桩,满足业主的需求。如果与他人分享私人充电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对于责任的判定很难来进行划分,无法确定提供共享充电桩的人是否有连带责任,所以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能缓解不能彻底解决。
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充电难成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于是人们想出了私桩共享的办法,想让那些拥有私人充电桩的人,把自己的充电桩在空余时间共享出去供别人使用,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这个政策的推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充电难,但想彻底解决并不现实。
“私桩共享”能给拥有充电桩的个人带来一定的需求,他们申请安装了充电桩以后,可以满足自己日常充电,需要再把这个充电桩共享给别人,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但这个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拥有私人充电桩的人,想要把它共享出去并不容易,很多人只能想想,无法真正实现。因为现在的“私桩共享”还会受到诸多限制,也要慢慢适应市场。
有些人把充电桩发布消息“私桩共享”,但消息发了几个月却没有几个人来用。因为他想把充电桩共享的空闲时间出租给那些有需求的人,正是别的车主没有时间的时候,而自己享用充电桩充电时,则是其他车主也需要充电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只能给自己让路,要先满足自己需求才能共享给别人,所以导致自己的充电桩无法获取收益。
“私桩共享”还要顺利推行,还有很多背后的问题,因为很多物业并不支持这项规定,自己小区附近有写字楼商厦,想要把充电桩租出去很容易,但想要把他供给那些有需要的用户,就要让物业允许外来车辆进入小区,不然“私桩共享”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地,但现在的物业多数都搞一套切外来车辆,根本不允许入内,所以这个政策无法顺利推行,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车的充电难,并不能彻底解决。
我觉得可以。私桩共享”的落地不仅能让闲置的充电桩得到更好地利用,盘活已有的私人充电桩资源,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更有效促进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这个是可以解决充电的这一问题的,毕竟现如今新能源车的发展对于充电桩的需求肯定是非常急需的,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一些普通地区安装充电桩的行为,而且也要做好这方面的措施,更有利于新能源车后续的发展和进步。
针对这种情况,我询问了购买新能源车和充电桩的朋友。他们普遍认为,“私桩共享” 看似方便。但现实中,因为其他车主使用素质的问题,导致充电桩损坏的事件屡见不鲜。且许多小区物业以及车主需求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冲突,很难推行这类模式。
的确,这类共享充电的方式其实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但与之相对的就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共享充电桩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指导。市场之间不同充电平台的相关竞争,导致这类共享充电的方式很难得到持续的推行。
共享充电导致充电桩损坏的问题,很难进行责任认定。
在充电桩的共享方式内,令车主感到无奈和气愤的便是充电桩产生损坏之后,可能产生的责任认定问题。许多充电桩车主都会通过专门的平台发布信息,跟车主进行费用规定,但这其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如果充电桩在此期间发生问题时,相关的赔偿费用该由何方认证。导致充电桩车主一旦发现损坏问题,很难获得相应的赔偿和追责,反而还要自己出钱。
许多共享充电桩平台因为竞争关系,对于其他的充电桩都会严格限制。
虽然看上去是充电共享,因为充电桩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会严格限制其他类型的充电桩在本平台进行相关的信息发布。导致许多用户群体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损失了一部分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站在企业的角度而言,充电桩平台的做法也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销售和平台竞争力。
不同用户群体的充电桩需求经常会在同一时间点产生矛盾冲突。
不仅如此,的确许多充电桩都属于闲置状态,但一些用户群体的日常工作和上下班途径其实是固定的。如果拥有充电桩的车主将信息发布以后,同一时间遇到了同样有充电需求的其他私家车主,他们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充电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的解决,目前整个市场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