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导向作用。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
(二)分隔作用。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赏层次和内容。
(三)点缀作用。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
(四)倒影作用。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五)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六)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
(七)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二、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人们常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如苏州的网师园按不同的景观,建筑、假山有的贴水,有的依水,形成了贴水、依水的格局;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湖景观,景色多变,山石森严,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有的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多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空间。
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以块石铺面、块石驳岸,和平静的池水、喷涌的泉水、流动的溪水相结合,创造出活泼多变的空间。有的是在一块假山石上,泉水喷涌而出;有的是在阶梯形的石阶上,水泻流而下;有的是在一定高度的山石上,水似珠帘、瀑布而落。山水相依,水石相映有独特的创新,出现了别样的美景,颇具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如香港高山剧场的一个花束喷泉,就是在一堆石块的上方,有一柱喷泉似花束一样喷出,形态多样,给人们创造出了朝气蓬勃的生活空间。
三、理水艺术
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
现代园林中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多以动态的水出现,如溪流、喷泉、泻流、涌泉、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当你看到那千变万化的喷泉、壁泉,定会信心百倍;当你看到和现代化建筑相适应分布于街头、公园、广场等的叠泉、水涛等,定会为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颇具现代气息的园林水景设计,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补充:
四、 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2)动静美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3)水声美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
补充:(4)映射美 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牙口原有水面的宁静;“赤鱼戏水”、“碧波荡漾”映射出环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而“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所描述的冰雪场景,则映射出季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