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霞客游记描写的喀斯特地貌?
1637年~1639年,徐霞客游历与考察了世界上喀斯特最发育、最丰富多彩的中国湘、桂、黔、滇地区,并且留下大量关于喀斯特地貌特性及其分布出露规律的描述。
徐在其《游记》中称喀斯特地形为“石山”、“石峰”等;非喀斯特地形称之为“土山”。石山、土山主要是由岩石性质决定的。构成石山的岩石主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层,即石灰岩和白云岩。土山岩石主要由难溶的砂岩、页岩构成,还有各种火成岩、变质岩等。
除了“难溶“的属性外,土山岩石易风化、产生的土壤较多,岩石的露头较差,其山、丘、岭等地貌多成浑圆状,但主要特征是土山中没有封闭的漏陷地形,如漏斗、落水洞、封闭洼地等。如对今广西宜州市附近地貌的描述:“于是石山遥列、或断或续、中俱土山盘错失”。
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喀斯特地貌有什么特点
1、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
2、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为什么要叫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