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中的特殊地貌?
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此外还有丹霞地貌、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雅丹地貌、流水地貌。
黄土地貌: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仓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地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最集中。黄土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沟壑纵横,岗丘连绵,形成地面十分破碎的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把石灰岩受地表或地下水侵蚀、溶浊的各种各样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所以又为岩溶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最典型。喀斯特地貌风景秀丽,是著明的旅游资源。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成的景观。敦煌附近有一处国内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处雅丹地貌———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西北部,西与罗布泊连通,面积约400平方千米。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红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世界上丹霞地貌以我国分布最广。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千米。
冰川地貌:冰川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为冰川作用,它包括冰川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为冰川地貌,包括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造成的地貌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峡湾等。冰川消融后,冰川所携带的大量冰碛物就地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冻冰土地貌:冻土指温度处于0℃或0℃以下,因冻结而含冰的各种土层或岩层。冻土地貌也称冰缘地貌,是在寒冷且雨雪很少的气候条件下,经冻融作用而形成的一些特殊地貌。
流水地貌:流水是塑造地表态最活跃、分布最广的外力之一。在温暖湿润地区,其作用更突出。地表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地面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由此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包括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峡谷等)和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冰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罗布泊是什么地貌啊!
罗布泊[1]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罗布泊核试验场的面积大约是10万平方千米。 成因 根据湖水变化,一些探险家认为罗布泊为「游移湖」或「交替湖」,摆动于北纬39°~40°和40°~41°之间。近来中国科学家作了实地考察,发现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显的河流三角洲,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变迁时,河水曾从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为塔里木盆地最低处,入湖泥沙很少,沉积过程微弱。湖底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时偏北,有时偏南,并非大范围的「游移」。 现状 现在的在若羌县境内东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进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并且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来自敦煌的祁连山冰川融水疏勒河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 罗布泊风景(14张)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 罗布泊古湖面积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最近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别名 又名罗布淖(nào)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在罗布泊干枯后,就连“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枯1000年。”的胡杨树现在也成片的死去、倒下、枯萎。 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未解之谜大耳朵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罗布泊大耳朵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湖泊风景照片(20张),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敦煌时,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 湖泊风景照片2(11张)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 1997年,甘肃敦煌一家3口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楼兰附近寻宝,结果一去不复返,最后3人尸体被淘金人发现。 1997年,昌吉有4个人开着大卡车,到罗布泊南岸的红柳沟找金矿,结果没有了消息。1998年,有人在红柳沟附近找到了4具尸体和一部烂车。 2005年末,敦煌有人在罗布泊内发现一具无名男性尸体,当时据推测该男子是名“驴友”,法医鉴定其并未遇害。这具尸体被发现后,也引起了国内数十万名“驴友”的关注,更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出了寻找其身份的倡议,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确定了该男子的身份,并最终使其遗骸归回故里。经查明,该男子是2005年自行到罗布泊内探险,但为何死亡,却一直是个谜…… 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1959年,中科院组成新疆综合考察队(有部分苏联学者)进入罗布泊地区。考察成果中最显著的观点是“罗布泊不游移”。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不是的,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