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一)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24 14:32   点击:221  编辑:admin   手机版

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一)

喀斯特,在中国又称“岩溶”

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和地貌的总称

“喀斯特”(Karst)

原是斯洛文尼亚一个高原名字

因广泛发育石灰岩

形成的景观特别而典型

故以“喀斯特”

来命名全球相类似的现象和地貌

后来逐渐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地球表面大约有10%的陆地

为喀斯特地貌

而中国的喀斯特

约占国土面积的13%

主要分布于南方

滇、黔、桂、川、渝、鄂、湘、粤等省区

是全球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分布区

在空间分布中,四川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川南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川东米仓山-大巴山的秦巴山地、川北横断山东缘、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龙门山前山地带。此外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四川盆地中部低山区也有零星的喀斯特分布。

乐山沙湾硝斗岩天坑 周建军 摄

如海浪波涛的石芽、如林而立的岭脊峰丛、深陷于大地的天坑、地宫般的洞穴以及琳琅满目的洞穴沉积物、深幽神秘的落水洞、似人如兽的石林、叠瀑层湖,色彩奇幻的地表钙华……

青岗坡喀斯特绝壁及岩洞 魏廷华 摄

这里既有秦巴山地南北过渡带喀斯特,又有青藏高原东缘地表钙华带,还有龙门山前山带极为罕见的砾岩喀斯特。 四川不是喀斯特最为丰富的地区,但却拥有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地貌。

通江诺水河龙湖洞中的鹅管群 杨建 摄

川东北:南北过渡带的喀斯特

主要分布于四川东北部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大巴山。这一区域属秦巴山地南麓,秦巴山地是划分我国南北的分界线,纬度偏北,气候温凉,导致溶蚀力下降,以岭脊型峰丛、小型天坑、落水洞为特色,同时发育繁复的地下溶洞系统。

广元、巴中、达州,都有大量喀斯特发育,形成曾家山、米仓山大峡谷、光雾山、诺水河等,众多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体的景区。

川洞庵的天窗与地窝 李忠东 摄

曾家山与汉中天坑群毗邻,天生桥、竖井、落水洞密集。

米仓山峡谷,喀斯特峡谷深邃,绝壁高悬。

米仓山峡谷的壶穴群 李忠东 摄

潜龙十八潭,潜流沿岩层层面裂隙侵蚀、溶蚀、旋蚀,逐渐在岩层间形成空腔进而发展成为双层壶穴,极为奇特。

双层壶穴 李忠东 摄

鼓城山位于广元旺苍县,分东西两山,水平的石灰岩,在抬升与切割作用下兀立地表,状若天鼓。

岭脊型峰丛,南北过渡带特有的峰丛类型,巴山大峡谷之上的岭脊型峰丛“仰看成峰、俯看成丘”。

燕子岭峰丛位于南江光雾山,是岭脊型峰丛的经典 ,由震旦系白云岩形成,石峰峭拔,石笋林立。

溶洞,喀斯特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江县诺水河分布着128个溶洞,规模之宏大,洞型之奇特,钙华之齐全,堪称“诺水洞天”。

狮子洞石笋 李忠东 摄

广元雪溪洞,隐在潜溪河畔,洞长8000米,洞内沉积物丰富而多样。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的类型划分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方案很多,如卢耀如院士、朱学稳研究员等的分类,但是这种分类多是从成因角度出发的分类。把它当成一种资源,特别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还很少见。陈安泽在《今日中国》49卷曾以“岩溶景观”为题,从旅游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把喀斯特旅游景观分为“桂林山水型”、“高寒山区钙华堆积型”、“岩溶瀑布型”、“岩溶峡谷型”、“岩溶洞穴型”、“岩溶泉水型”、“岩溶河流型”等,但亦较粗略,且缺少分类原则,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现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方案,以供参考。

1.中国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划分原则

本分类方案基于下述原则:①地质成因原则。必须是碳酸盐岩或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由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其他可溶性盐类岩石或钙质胶结物形成的景观不包括在内,一些以构造为主或重力崩落为主形成的景观亦不包括在内。②经济价值原则或资源价值原则。这些景观必须有观赏价值或旅游开发价值,其中每种类型必须可以构成独立景区或景点,那些虽然是一种喀斯特现象,但不能独立构成景区者,即没有独立开发价值者不列为一种类型。③中国地域原则。这些地貌景观类型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所见到,而且有园式旅游景区开发实例者。

2.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实例

根据以上原则可将喀斯特旅游资源分为4类14种亚类及代表型(表3-2)。

表3-2 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分类简表

以上4类14亚类中的每个类型既可以构成独立的旅游景区、景点,也可相互结合构成综合性景区。实际上喀斯特旅游资源在形成时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大型旅游景区中往往多种类型共生。但是,每一种类型景观的特色又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构成了许多以一种类型为主要景物的喀斯特风景区,再加上同一亚类又可细分出若干代表型,从而使每处喀斯特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大增强了喀斯特景区的可游度。为了对各类喀斯特旅游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兹分述如后。

(1)孤峰

孤峰是一种单峰碳酸盐岩石山。峰体四壁峭立,坡度多>60°,底面积一般在0.01~0.05km2,个别有达0.1km2,平面形状为圆形,高度几十米到100多米,呈塔形、锥形、田螺形等,孤立在喀斯特平原上,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到晚期的产物,以桂林独秀峰为代表型。

(2)峰林

峰林由相互离立的塔状、锥状碳酸盐岩石峰组合而成地貌景观。这些离立的石峰坐落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如喀斯特平原或喀斯特谷地中。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平原峰林型和谷地峰林型。据朱德浩等所编中国喀斯特地貌图统计,全国峰林地貌为15000km2,广西峰林地貌为12000km2。朱学稳统计桂林地区(兴安至阳朔)峰林地貌1123km2,以兴坪―福利景区为代表。峰林地貌在桂林地区与清澈秀美的漓江相组合,构成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自然奇观,成为旅游资源中的极品。

(3)峰丛

峰丛由联座丛生的锥状碳酸盐岩石峰,和峰丛间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景观。与峰林的区别是,除了各峰体的基座(或垭口)相连外,峰体的形态以锥状为主,且较高大和具有正常的斜坡。一组峰丛之间伴生着小型洼地、漏斗或落水洞是此种地貌类型的又一特征。峰丛地貌从全国来看,其分布面积要比峰林广的多。据朱德浩等统计,全国峰丛地貌约125000km2,为峰林地貌的8.3倍。但局部地区两者的比例又很接近,据朱学稳统计,桂林地区(兴安―阳朔间)峰丛地貌为1216.4km2,仅比峰林地貌多两个百分点。另据朱学稳调查,我国的连片的峰丛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部,如都安、巴马、风山、东兰、忻城、河池、宣山、南丹、马山、天等、靖西、大新和龙州等县;贵州南部的荔波、独山、罗旬、惠水、紫云、龙安、兴义;云南东部的罗平、丘北和文山。零星或小片地分布于广西的桂林、阳朔、荔浦、柳州、上林;贵州的龙里、镇宁、沛镇;云南的文山、沪西、蒙自、弥勒。此外,四川南部的兴文、筠连;湖南南部的道县、西部的龙山、桑植及湖北的建始和粤北等地亦有分布。峰丛还可根据形态、形成原因、空间分布等,分为不同的“型”,如“分水岭峰丛型”、“谷间峰丛型”、“岛状峰丛型”、“边缘峰丛型”、“深洼峰丛型”、“浅洼峰丛型”。也可按构成这种地貌的岩层的时代去划分,如广西的峰丛地貌主要是泥盆纪地层所成,而贵州兴义的峰丛地貌则主要是三叠纪灰岩所组成,也可称之为“兴义型”。峰丛地貌,美学价值极高,气势磅A,多成为旅游资源的精品或极品。由于它的分布广,开发潜力极大。

(4)石林

石林由高5m以上的碳酸盐岩柱状体(剑状、针状、塔状、蕈状),成群组合出现,远望如林的一种地貌景观。它与峰林地貌的区别是在构成地貌的单体上,石林的单体是石柱,峰林的单体是石峰。石柱的高度最高不超过50m。5m以下的柱体应称为石芽,有些地区把低矮的石芽也命名为石林是不妥当的。石林的形成条件,特别是保存条件要比峰林、峰丛地貌严格得多,因此,石林地貌的分布要稀少的多。目前已知的石林景区有云南石林、福建鳞隐石林、贵州兴义泥凼石林、四川兴文石海洞乡石林和新发现的四川兴文两龙石林等。除云南石林研究较为深入外,其他都待深入研究。据作者观察,各处石林由于母岩的时代不同其外貌和美学观赏价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建议可依此把它们分为若干代表型,如云南石林型(母岩为二叠纪灰岩)、泥凼型(母岩为三叠纪灰岩)和两龙型(母岩为奥陶纪龟裂灰岩)等,盼望着早日有深入研究石林的著述问世。作者同意张寿越研究员的观点,石林形成于早、中更新世晚期,且以土层下发育为主,至晚更新世以来才被剥蚀露出地表。这种脆弱的柱体地貌不可能长久保存,因此,早、晚第三纪成因说令人怀疑。中国的山水审美理论是“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须远观,形须近察”。而石林属于中小尺度的景观,个体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必须近察”才能领略它的美学效果,所以这种景观对游人的亲和力极大,感染力极强,是旅游的精品、极品资源。可与云南石林媲美的四川兴文两龙乡龟裂灰岩石林的发现,为这种旅游资源展现了更加辉煌的前景。

(5)天生桥

碳酸盐岩经溶蚀冲蚀作用形成的拱桥形地貌。其形成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先期的地表水流经碳酸盐岩地区时,沿岩石裂隙溶蚀下渗成为地下伏流,久而久之其通道成为溶洞,随着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洞体变为桥孔,桥自天然塑造,故称天生桥。我国的天生桥众多,但以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景区之天生桥最为壮观。在武隆县羊水河峡谷中段1.5km谷段中,分布着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三座巨型天生桥。天龙桥高235m,拱孔平均高度为96m,跨度平均34m;青龙桥高281m,拱孔平均高度103m,跨度平均31m;黑龙桥高223m,孔高平均116m,跨度平均28m,武隆天生三桥在世界上也属最高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国内报道的天生桥有广西乐业新化乡布柳河仙人桥,高145m,拱高67m,跨度177.14m;贵州织金官寨乡天生桥,桥高128m,拱孔高93m,跨度85m;贵州水城金盘乡天生桥,桥高136m,拱孔高121m,跨度55m。其他尚有广西兴安白石乡天生桥,云南中旬天生桥、云南弥度天生桥,贵州黎平天生桥,其高度、拱孔高度均不及武隆天生三桥。天生桥雄奇险峻,是引人遐思的旅游资源,武隆天生桥是此类资源的极品。

(6)天坑

碳酸盐岩地层中,因溶蚀、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漏斗状凹地,其下往往与地下河相通。天坑是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新的喀斯特术语,在国外此种地形被称为“大型塌陷漏斗”。朱学稳对此种地貌有较深入研究。他把此类地貌描述为“四周为陡崖峭壁的环绕(基本圈闭),深度和直径分别大于200m、300m,总容积大于10Mm3的喀斯特负地形”。这种地貌幽深奇险,对游人有强烈吸引力。中国已发现的大型天坑有:重庆奉节小寨天坑(深度662m,为世界最深)、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最深为613m,(20km2内有天坑20多个,其密集度为世界之最)、四川兴文岩湾天坑、重庆武隆篝口天坑等。这些天坑在规模上和形成特点上都具有“世界之最”。

(7)钙华堆积景观

喀斯特泉水沉淀形成的钙华堆积构成的地貌景观。这种景观在我国最著名的景区有四川的黄龙、九寨沟风景区,云南中甸的白水台风景区等。黄龙景区的主要钙华景观有金黄色的钙华滩流(长2.5km,宽10~170m)。边石坝-彩池(共8群2330个)、钙华瀑布(由圆柱状、半球状的钙华壳形成的外形似瀑布的钙华堆积物,如洗身洞钙华瀑布宽30余米,高7.8m,流水越过坝顶亦成水瀑);九寨沟的主要景物是海子和瀑布。海子是大型的边石坝-彩池,多数海子的边坝是钙华胶结作用所形成。瀑布的跌水也是由高大的钙华坝所致。黄龙九寨属于高寒山区(海拔3000m以上,平均气温低于5℃)钙华堆积景观,从科学上、美学上都有极高的价值,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旅游资源中的极品。

(8)喀斯特旱洞

碳酸盐岩经地下水溶蚀、冲蚀成为空洞和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如石笋、钟乳石、石花等构成的景观。洞体脱离地下水面后成为旱洞。北京石花洞是旱洞的典型代表,洞体共有6层,上下高差130m,除洞中常见的洞穴堆积外,大片分布的月奶石(一种在寒冷条件下形成碳酸钙凝胶)十分罕见,该洞之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在世界上都属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各种喀斯特洞穴近10万处,目前已调查的长度超过500m的洞穴在400个以上,最长的洞穴是广西乐业百朗洞(已探明长度75km),其次是湖北的腾龙洞(探明长度52.8km),洞体中最大的洞厅是贵州格必河洞中的苗厅(面积11.63×104m2)。洞穴不但以其美学和神秘性吸引游人,而且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常年对游人开放,是一种全天候旅游资源。全国已开放的旅游洞300余处,这类资源开发潜力极大。

(9)喀斯特水洞

洞体仍处于地下水面且充水的一类洞穴。此种洞穴多是水平洞穴。辽宁本溪水洞是中国最大的水上游览洞穴,洞长3074.5m,洞体水平,洞高平均8.8m,宽10~20m,已开发洞段长2438.4m,其中水道为2187.5m.该洞生于下奥陶纪石灰岩中,是太子河及其支流汤河地下径流所致。从旅游角度出发,能开展水上活动的洞穴,其游览价值更大,因此,本分类方案将它列为一种独立的洞穴类型。我国著名的水洞还有北京银狐洞、贵州龙宫洞等。

(10)喀斯特文化洞

洞中有古人类、古动物或古文化(如岩画等)遗存者。这种洞穴的科学考古价值往往大于旅游价值。我国此类洞穴很多,对游人开放的著名洞穴有北京周口店的中国猿人洞,广西桂林航皮岩洞等。

(11)喀斯特峡谷

河流通过碳酸盐岩地区由溶蚀、侵蚀和塌陷作用形成的条状负地形。往往有阶地及早期宽谷的遗迹。长江三峡是典型喀斯特峡谷,游客可坐在舒适的江轮上,尽情欣赏水景、山景,体会大自然神奇力量。因此峡谷往往也是风景河段。

(12)喀斯特嶂谷

喀斯特嶂谷指两壁陡立,谷底较窄(有时仅有数米至数十米),谷深远远大于谷宽的特殊谷地,这些谷地往往分布于河流的上游或中游,河流坡降大,水流急。从旅游出发,这种谷地往往适于漂流活动,是一种上好参与型旅游资源,贵州马岭河募集嶂谷是其典型代表。

(13)喀斯特瀑布

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的瀑布,有山岳型、河道型等。贵州黄果树瀑布是河道型喀斯特瀑布的代表。当打帮河通过喀斯特地区时,在河道上形成一系列瀑布,黄果树瀑布是其中的最大者,瀑布高66.8m,宽81.2m,巨大水流似从天降,水花飞舞,声若惊雷,使游人产生触目惊心的美感。山岳型瀑布是指在碳酸盐岩山区陡崖上下泻的水流,如云南路南的大叠水瀑布、河南云台山瀑布等。

(14)喀斯特泉

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溶蚀作用出露地表者。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泉景区有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山西太原晋祠公园和河南辉县百泉风景区等。济南趵突泉是由火成侵入岩在地下阻挡了寒武纪石灰岩层中的喀斯特地下水的流动,从而涌出地表成为历史有名的泉水。其实济南除趵突泉外还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泉等众多的泉。在著名的《老残游记》中把济南描写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济南因此被称为泉城。由于北方缺水,上述喀斯特泉景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旅游胜地。喀斯特旅游资源不但类型多样,而且精品、极品资源多,分布广,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