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区域主要地质作用及典型地貌?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23 18:49   点击:1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中国区域主要地质作用及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丹霞山是什么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中文名

丹霞地貌

外文名

Danxia landform

分布区域

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

首次发现

1928年,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

类别

地形地貌

快速

导航

基本特征

丹霞地貌研究阶段

分布区域

地貌特点

形成原因

申报遗产

荣誉

发现过程

名称起源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1] 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2] 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地形地貌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形。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

遗迹资源

丹霞盆地西南缘还有著名的马坝人(尼尔德特人)头骨化石遗迹,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线索。同时在狮子岩的石峡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中国红石公园DD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 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湖南~山和万佛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龟峰、浙江的方岩和江郎山共同组成的“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位置境域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2] [1] 锦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风景区由本体山峰2.5平方千米和外围景观两部分组成;东起僧帽峰,南抵屯军寨,西至观景亭,北到凉伞石,总面积292平方千米,开放游览面积12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纪录片 美!丹霞山被红色岩石包裹 宛如灿烂的朝霞

3.1万次播放 | 01:25

+ 关注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5]

气候状况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坡,属亚热带南缘,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

丹霞山

丹霞山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低温-5.4℃,极端最高温40.9℃,最大月平均日较差18.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5℃。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有秋高于春的特点。

目录

词条推荐

丹霞山

广东省 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34 ~ 24 ℃

多云

明 34 ~ 22℃

后 28 ~ 22℃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周文威1999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1]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2]

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距今7000万年以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3]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丹霞山景区。[4]

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4]

自从1988年开发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址

韶关市仁化县

中文名

丹霞山

外文名

Danxia Mountain

别名

中国红石公园、岭南第一奇山

地理位置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

占地面积

292多平方千米

预订门票50.00元起

携程旅游提供

去订票

景点美图

共26张

景区热度指数

| 合作伙伴:百度地图

近30天近一年

48.89

近30天热度指数均值为92.3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2] [1] 锦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风景区由本体山峰2.5平方千米和外围景观两部分组成;东起僧帽峰,南抵屯军寨,西至观景亭,北到凉伞石,总面积292平方千米,开放游览面积12平方千米。

中国大地上狂奔的色彩――丹霞何处寻?

地球旅客

赞518

阅读48.6万

丹霞山旅游风景区

地形地貌

纪录片 美!丹霞山被红色岩石包裹 宛如灿烂的朝霞

3.1万次播放 | 01:25

+ 关注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5]

气候状况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坡,属亚热带南缘,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

丹霞山

丹霞山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低温-5.4℃,极端最高温40.9℃,最大月平均日较差18.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5℃。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有秋高于春的特点。

丹霞山年均日照总数1721小时,太阳辐射量107.2千卡/平方厘米,日均每日日照时数4.7小时,7~9月较多,2~4月较少。

丹霞山日均平均降水量1715毫米,降水天数172天。3~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4~6月最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6]

地质构造

构造背景

丹霞山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丹霞山区。[4]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