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5处花岗岩地貌代表景点?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31 10:37   点击: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5处花岗岩地貌代表景点?

我国众多的名山景观中,由花岗岩所形成的景观为数最多,泰山、黄山、 华山、衡山、崂山、普陀山、三清山等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名山。

五莲山、九仙山濒临黄海,被誉为“海隅明珠”,其独特的海蚀洞穴景观,显示了大海波浪对花岗岩强烈的侵蚀作用,是典型的海蚀作用地质遗迹。九仙山情侣峰、梳妆楼、六角棚、和尚陵和五莲山望海峰、礼西台等地发现中生代燕山晚期崂山超单元晶洞二长花岗岩海蚀洞遗迹。

二、日本屋久岛( Yakushima) 花岗岩地貌景观

1.屋久岛概况

屋久岛地处日本九州(Kyushu)与冲绳岛之间,面积503km2,在鹿儿岛(Kagoshi-ma)以南耸立出海面。屋久岛山构成中九州山脉的一部分,岛中央山的最高点宫之浦岳(Miyianoura)海拔为1935m,高过九州境内的其他山脉。岛内有30多处山峰达到1000m以上,从滨海到山巅地势非常陡峭,植被垂直分带明显,分布着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各种各样的植被。屋久岛植被类型区别显著。气候从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到亚苔原带逐渐变化。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山顶可达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随高度和地理位置改变,海滨降水在4000mm,内地降水在10000mm左右。湿度也很大,平均73%~75%,雨季超过80%。屋久岛国家公园据国家公园法于1964年成立,于1993年10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屋久岛盛产屋久杉树,屋久杉也是该区最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树龄均超过一千年,其中一些树木的直径达到5m。从生态学和形态学上来说,屋久岛包括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然林地,而且它还是濒临灭绝鸟类的家园。因此,其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因该区的自然生态而得名的。

2.屋久岛的花岗岩景观

屋久岛虽然是以自然生态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称号,但该岛的基岩是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是白垩纪时期侵入,侵位深度约12km,在1400万年前,屋久岛花岗岩开始不断隆升,隆升速率约1mm/a,1400万年间便上升了14km,因此,屋久岛山海拔约2000m,是日本南部最高的山脉。由于屋久岛的海拔山体海拔高,尽管所处位置偏南,但在冬季,屋久岛上也会有冰雪覆盖。加之雨水充沛,屋久岛的花岗岩景观以险峻的花岗岩山峰、流水作用形成的光滑的山壁以及岩坎和花岗岩石蛋、石柱为主要特色。

1)宫之浦岳:为屋久岛的最高峰,也是屋久岛的中心海拔1935m,为花岗岩体山峰,由于沿花岗岩节理发生风化、风蚀等,使得山峰的顶部呈锯齿状(图4-62),十分陡峭,是富士山以南的名山。在该峰周围另有几个山峰超过1800m,其四周的山脊普遍高达1000m以上。在山体上,随处可见由于球形风化形成的花岗岩石蛋(图4-63)。

图4-62 宫之浦岳(照片来源:)

2)本富岳:尽管本富岳海拔不足1000m,但此山峰却极其陡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屋久岛三大岩壁(另有障子岳、七五岳)之一。本富岳也是花岗岩山体,由于花岗岩块沿节理风化、崩落,形成了巨大的花岗岩悬崖(图4-64)。

3)屋久岛的瀑布:前已述及,屋久岛的构造隆升作用一直在持续,使得河流发生溯源侵蚀,同时花岗岩体受内外力影响发生垂直垮落,但由于花岗岩水平节理发育程度低,容易形成岩坎,所以在光滑的花岗岩山谷中常容易形成多级瀑布(图4-65)。屋久岛的瀑布数量众多,瀑布落差有的高达80多米。

图4-63 花岗岩石蛋(照片来源:)

图4-64 本富岳(照片来源:)

4)花岗岩石柱:该花岗岩石柱在屋久岛被称之为“天柱石”(图4-66)。为花岗岩在流水、寒冻风化和风力等作用下沿节理风化崩落形成,是海滨地带花岗岩风蚀柱的典型代表。该石柱下部还有个基座,基座之上的高度达十余米。是屋久岛非常著名的花岗岩景观。

图4-65 屋久岛的千寻瀑布(照片来源:)

图4-66 花岗岩石柱(天柱石)

三、花岗岩地貌的分布

1.全球花岗岩地貌的分布

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火成岩,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作为构成大陆地壳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花岗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如大洋中脊、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大陆板内、碰撞造山带等。如此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类型多样的花岗岩地貌。

据王连勇等(2009)对全球现已公布的878处世界遗产地、世界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进行的花岗岩景观搜索统计,共获得160条完整的花岗岩遗产(景区)简明记录。这160个花岗岩景区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其他6大洲,集中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北美洲的西部山区、五大湖区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北段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海岸,欧洲西北部,非洲中部及东南部(图4-1)。

图4-1 全球花岗岩地貌遗产(景区)分布(据王连勇,2009)

以大洲分布而论,亚洲数量最多,高达62个,其次是北美洲35、大洋洲34个、非洲13个、欧洲12个,南美洲4个。从国家分布来看,花岗岩遗产景区分布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分布最多,高达42个。其次为澳大利亚32个,美国22个(表4-1)。

从地域分异律来看,纬度地带性最为典型。据王连勇等(2009)的统计分析,全球花岗岩景区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图4-2)。分布最多的是南北纬30°~40°地区,为54个,其次是南北纬40°~60°计33个,南北纬20°~30°计30个,南北纬50°~60°,10°~20°及0°~10°各分布12个,70°以上的高纬地区无分布。从累计百分比来看,南北纬30°以内的遗产景区数占全球总数的33.8%,而在南北纬50°以内,已积累88.1%。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全球花岗岩遗产景区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温带、热带、亚热带。

图4-2 花岗岩遗产景区的纬度带分布及累计曲线(据王连勇,2009)

表4-1 按大洲、国家统计的花岗岩遗产景区

(据王连勇,2009)

2.中国花岗岩地貌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出露面积达86×104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花岗岩的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其中以中生代花岗岩的出露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0%,古生代的次之,为37%,新生代的占12%,前寒武纪的占11%(张德全等,2002)。从太古宙至晚古生代的花岗岩在昆仑―秦岭一线以北的中国北部最为广布,中生代的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和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最为发育,新生代花岗岩仅分布于西藏、滇西地区(洪大卫,2007)。中国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分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由偏基性向偏酸性、偏碱性的方向演化,SiO2,K2O含量有增高的趋势,Al2O3,CaO,MgO,FeO,Fe2O3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史长义等,2005),同地壳由硅镁质逐渐向硅铝质转化和地壳成熟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一致(程裕淇,1994)。花岗岩主要出露在中国东部,特别集中在粤、闽、桂、赣、湘等省,前二者花岗岩面积占全国的30%~40%,后三者占10%~20%(崔之久等,2007)。

各种成因、各种时代、各种岩性、各种产状、各种气候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剥蚀深度、不同造貌地质营力等形成了不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构成了景色各异,或雄、或险、或奇、或秀的花岗岩景区。据陈安泽(2007,2009)不完全统计,中国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构成的国家级及世界级景区40多处(表4-2),其中世界遗产2处(黄山、泰山)、世界地质公园4处(黄山、泰山、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地质公园10处,如果加上其他花岗岩旅游景区(点),则数量更多。

表4-2 中国重要花岗岩地貌景区一览表

(据陈安泽,2007,2009)(不完全统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