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冠肺炎对旅游业的影响有什么?

126 2023-12-07 03:27 admin   手机版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年初,一种可以通过人群接触传播的新型疾病席卷中国,在人人自危的如今,旅游业同很多实体产业一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环境敏感性行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旅游危机。

一、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本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远超 2003 年 SARS 疫情的影响。不仅因为这次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还因为十七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占据更高比重,经济周期也处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对旅游业的影响也非 SARS 期间的影响可比。且本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涉及的旅游企业节后复工也被迫推迟,对旅游业直接间接的影响体现在春节旅游黄金周、第一季度甚至是全年上。

1、短期直接影响

(1)对春节旅游黄金周的影响:

各大机构预测 2020 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 4.5亿,较 2019 年春节增加 8%,约为 5550 亿元的市场规模。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该预测值瞬间化为泡影。目前虽然没有黄金周旅游业的全面统计,但可从如下数据看出其影响:

(2)交通数据: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1 月 10日-31 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 12.58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 20.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下降 10.7%;道路发送旅客下降 22.1%;水路发送旅客下降 34.0%;民航发送旅客下降 14.4%。

(3)黄金周出行人数(除夕-大年初六):如果细究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降幅更大。除夕到大年初六这七天,原本是春节出行人数最多的一周,2019 年的春节黄金周(2 月 4 日到 2 月 10 日)七天的出行人数高达 4.21 亿人次,而今年春节黄金周,1 月 24 日至 1 月 30 日,全国出行人数总共才 1.52 亿人次,同比大降 63.9%。

2、后续影响

从旅游供给端来看,旅游业整体受到波及。

目前全旅行社业的人都处在失业状态,旅行社出现全面亏损,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

酒店遭遇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重创,很多企业甚至处在基本停业状态;

航班取消或者停飞,入境旅游严重受创;

景区也被要求全部关闭,无法创造收入,且疫情结束后可能也无法马上迎来客流反弹;

旅游板块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景区、旅行社、餐饮等子行业股票大幅度下跌;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大幅缩减。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游客出游意愿锐减。其实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因此,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国内旅游产业面临着空窗期,甚至是一场空前的行业危机,整个产业链都将承受巨大的亏损。

3、长期间接影响

疫情对旅游行业的间接影响反映时间较长,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集中表现为,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表现出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出境游、入境游或将经历一段时间低迷,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长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旅游市场开始萎缩,会议会展等相继延期或取消;

(2)旅游心理发生变化,公众恐惧担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出游的意愿。

二、旅游行业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对于中国旅游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国际旅游合作都会带来挑战,主要可归纳为收入损失、应对现金流难关、处理善后工作、密切国际合作等方面。

1、收入损失

国内旅游市场主要就靠 3 个时间段赚钱:春节假期、暑假以及国庆假期。

由于疫情的关系,春节假期的旅游营收大大减少,等于全国旅游行业直接损失了1/3 的收入。根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 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 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 3 万亿元。”

2、现金流难关

对于旅游企业,除了业务收入的亏损,现金流缺口也是疫情引发的一大挑战。短时间内的订单取消使得包括上游供应商,如航空公司、旅游产品供应商,中游分销商如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代理商等,乃至整个行业的现金流都很紧张。若实力不足以应对难关,前期或许会选择裁员或减薪,但如果国内旅游市场持续低迷 3 个月以上,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多中小旅企将很难再维系经营,只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

3、善后工作

疫情发生后,海量退订使得各环节面对巨大的处理压力,如在线旅游平台与航空公司需在短时间内重建免费退票系统、中游环节难扛巨大的订单处理量、上下游矛盾与旅游合同纠纷、国际合作等。

此次疫情构成不可抗力,由于游客行程调整特别是退团退费旅游企业外,还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甚至是多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什么是合理诉求、游客和旅行社根据合同及相关法律协商解决后续问题的理解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后续可能引发的矛盾和合同纠纷是潜在的衍生问题。

此外,旅游有天然的国际性,受疫情影响,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出于安全考虑,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已对中国游客采取入境管理措施,国际航班等信息也随时变动。如何保障数百万出入境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要防止疫情的扩散,需要在签证、航空、移民、海关、公安和旅游部门各领域密切互动,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三、疫情应对措施

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旅游业而言,需要开展相应的评估、预防、处理工作,做好旅游危机管理。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还需要行业协会、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第一,在政府主导下为行业纾困解难。连日来,海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和引导文旅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例如,四川出台《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从政策解读落实、强化资金支持、优化政务服务、补贴在线服务等不同层面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针对行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建议各级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旅游产业振兴政策,特别是发布和落地文旅产业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税务政策、信贷政策、社保政策等,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加大裁员的现象,帮助困境中的企业渡过难关。其中,对旅游服务及相关企业恢复经营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对疫情期间征用的旅游场所设施改造予以专项支持;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旅游企业,适当减免或延期缴纳税款;增加对中小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减息扩贷工作;实施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适当延长企业社保缓交期;尽快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有关暂退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政策;对参与捐赠和投身疫情一线服务的旅游企业加大所得税抵扣力度。

第二,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疫情带来的行业被动性,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近日,浙江、福建等地旅游协会编制发布工作指南,从综合管理、游览组织、公共卫生、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方面对景区的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提出具体建议。面对疫情,需要加强行业协会指导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履行社会责任:监督广大旅游企业遵守相关决定和安排,并对员工进行薪酬保障;特殊时期,鼓励和支持闲置酒店、餐厅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并作为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线;疫情过后,尽快修订行业服务标准和质量规范,加强对酒店、餐厅、景区等旅游人群聚集场所的公共卫生环境整治,推动垃圾分类专业化和细分化,监督餐饮、旅游企业服务供应链的卫生安全状况。

第三,鼓励企业服务转型升级。疫情是危机,但也可以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不仅在于销售和渠道,更在于流程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供给。首先,促进新兴科技和旅游业加速融合,推动数字文化和旅游服务发挥更大价值。鼓励更多的文博场所提供数字在线展览资源,支持旅游景区开发VR/AR服务功能,满足大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和游览的需求。其次,支持企业间资源共享、服务互补,如餐饮企业可与外卖外送、生鲜电商等领域跨界合作,在灵活用工、业务协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式合作。此外,广大旅游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成本重构能力和顾客价值创造能力。特殊时期,企业应与社会、关联单位、内部员工达成共识、协同发展。

第四,进一步提升旅游大数据应用能力。疫情发生以来,旅游大数据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各地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技术能力各异,缺乏区域间旅游信息流通、数据共享的协作机制,存在信息缺失、部门分割、管理分治、数据孤岛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突发性疫情,数据支撑、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依然滞后。对此,各地应加快旅游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快速追踪旅游流量、游客移动轨迹,建立游客关系图谱,精准定位疫情传播路径,更好地实现旅游“循数管理”和“数据决策”。

第五,加强国际市场开拓与交流合作。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相互依存、高度关联。中国出境游对全球经济贡献巨大,不少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中国庞大的出境游市场。疫情发生后,大量取消的旅行业务致使全球航空业、海外住宿业等受到影响。其中,免费退单难、跨境协调难等问题相伴而生。对此,我国政府应做好涉外业务企业的支持工作,提升企业国际议价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优化产品供给,减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六,培养从业人员行业信心与抗压能力。行业信心的稳定和恢复离不开政府、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发力。旅游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的人事管理,不仅要考虑制度的刚性,还要兼顾管理的柔性。一方面,疫情期间建立针对从业人员的关怀机制,保障员工基本薪酬待遇,强化心理疏导,聚人心、鼓士气。另一方面,练好内功、优化存量,迎接市场回暖。疫情过后,游客市场对服务的要求将不断提升,企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和员工岗位要求。对于疫情期间无法到岗的员工,鼓励其自我学习、提升素质,为复工返岗作好准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