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法门寺年客流量?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4-16 10:04   点击:15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法门寺年客流量?

中国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年客流量三百多万人次。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二、飞鸿球路纹银笼的用途?

这件银笼,为唐代宫廷系列茶具之一。唐懿宗时秘封于法门寺地宫,已有1100年以上历史。它是唐、宋及其以前的特殊茶具,供煎茶时烘烤饼茶用。属煎茶器具之一。

这件银茶笼,由盖、笼体和足组成,呈桶形。通高17.8厘米,足高2.4厘米,全重654.0克。盖面隆起,盖上冲出飞鸿15只。 笼体腹壁錾飞鸿3圈,计24只,均做展翅飞翔状,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唐代工艺精美,装饰雅丽的风貌。鹅形提梁,四足分别呈花瓣状倒品字形。纹样鎏金,底有铭文:“桂管臣李杆进”字样。另有银链一条, 两头分别系在提梁和笼盖之上。

史载,唐时民间烘焙(烤)茶的器具比较简单。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仅提到当时民间烘焙饼茶用的是“竹夹”,由桃、柳、蒲葵木制成。而法门寺出土的茶笼,采用银质鎏金镂空加工而成。显然与民间的烘焙茶具无论是工艺,还是质地,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烤茶器具的笼、竹夹等,虽不过是古代饮茶方法的见证,但它对研究我国饮茶的发展历史,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当为十分珍贵的古代茶具珍品。

三、法门寺地宫发现意味在什么?

在这些历史记载中,虽然到处都写着“佛舍利”,但没有一处明确出现“佛指骨舍利”的字样。“佛指骨舍利”似乎是突然间就出现在大唐皇帝的尊奉之中,这让陈景富多年的探究找到一个足以“突破”的关口。

到了唐代,皇帝对佛教并不推崇,唐太宗李世民甚至一度认为佛教是“弊俗之虚术”。但唐太宗不以个人好恶来治国,而是顺应民间逐渐升温的尊佛,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佛教。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敕令开示佛舍利”,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将法门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

随后,唐高宗李治在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首次以皇帝身份开启地宫,迎请佛指舍利到长安、洛阳供养长达两年。等到送舍利回地宫时,皇后武则天出主意,以天子之仪的九重金棺银椁瘗藏,可谓尊崇至极,无以复加。后来,唐皇室尊奉佛指舍利愈演愈烈,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情有独钟外,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在100多年间,又4次迎奉佛指骨舍利。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送佛指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由此密藏于地下1113年。

在贞观五年以前,对法门寺佛舍利的记载还是笼统且不明确的:最初,人们见到的只是一块“方骨”,“或见如玉,光白映彻”。而显庆时的描述已变成“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而且逐渐出现了“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等确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样。

这种记载上的突变,是否意味着舍利是并不相同的两枚呢?陈景富不敢断言,但他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法门寺佛真身指骨舍利的首次出现,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那次迎奉活动的记载中。”

这就有意思了:隋文帝时各地“供养佛舍利”,唐朝皇帝是“迎奉佛指骨舍利”,这多出来的“指骨”,怎么就突然出现在法门寺了呢?此时,一个关键人物进入陈景富的研究视野。他,就是生活在唐太宗、高宗时代的玄奘法师。

四、法门寺博物馆的上级管理单位是哪家?是宝鸡市文物局吗?员工工资由宝鸡市财政局发吗?

大型国宝联合主办,由陕西省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法门寺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展览“董法嗯辉光---法门寺地宫珍宝展从8月31日至10月30日,2007年天津博物馆展览的票价说明:

1成人:$ 30 /人,学生15元/人

团体预订超过30%的折扣

的减免费入场政策:

(1)年龄超过70个人免费(必须持有有效证件)

(2),60-69岁的人的一半(需持有有效证件) />(3)活动,残疾人免费(必须持有有效证件)

(4)1.2米以下儿童,与父母免费提供的,但家长一定要门票,每张门票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持免费门票给家长带来了孩子们要门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