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你们练书法先练基本笔画,还是先练字?
首先,书法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才会有效果。
其次,硬笔书法的练习一般都是先临摹,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描红本,这个也是很有帮助的。
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熟记这个字的形状,比划,还要熟记这个字的架构,比如,像中“字看起来比划简单,但是写的时候要注意,中间的”丨“一定要正,而且还不能过长或者过短,这个就是要靠平时的记忆,最好能背诵个别经典的字帖。
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心静,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步骤,有计划的练习,比如,你自己喜欢楷书,就一定要先练习楷书,不要一会楷书,一会行书,一会又去练习魏碑,隶书等等,
初次练习最好是固定一个人的风格,比如,庞中华硬笔。等。
另外,因为书法是相同的,所以建议练习的时候可以多看一些毛笔字帖,了解和掌握常用字的架构。用笔的方法,对你硬笔书法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书法练习需要的耐心,坚持,一笔好字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祝你成功。
毛笔楷书基本笔画怎么练?
一、笔画基础
楷书由点画开始,基本点画包括:横、竖、撇、捺、钩、点六种。
1、横:
运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笔”,笔杆左倾。
(1)露锋起笔横:笔锋顺势向右下入纸轻顿笔,迅速微提笔锋调顺成向右行趋势的感觉,同时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点,之后,向右中锋缓行笔,行笔方向向右上微高一点行笔,最后,用笔锋向右下轻顿笔,然后再用笔锋向左上回锋至横画中心即可。
(2)藏锋起笔:欲左先右,笔锋逆势向右入纸,随即向右下以笔锋轻顿笔,然后微提笔锋调整成有右行趋势感觉的笔锋,再次在原处顿笔,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后向右缓行笔,收笔方法与露锋起笔横相同。
2、竖 :
食指、中指,向下勾笔,大拇指同时慢慢向外弯曲而不可僵直。
(1) 垂露竖:笔锋向右上逆势着纸,顺即向右下轻顿笔,然后提笔回锋锋不离纸面,使笔锋在提笔时自然聚拢,有调顺笔锋之意。
接着第二次顿笔,此次顿笔较之第一次顿笔稍重,然后顺势下行运笔,在下行中慢慢调成中锋,缓慢沉着行笔,注意力放于笔锋上,到收笔处时,很快略向右上提笔,然后顺即向右下顿笔后回锋向上自然收笔至竖画中。
(2) 悬针竖:悬针竖的起笔和行笔与垂露竖笔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笔时保持中锋行笔、笔锋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后再慢慢提锋收笔,收笔时笔锋不乱,速度不可突然变快,要随笔锋自然聚拢,最后出锋。
要强调一点是:悬针下行笔不是力度越来越小,而是在快收笔时反而加重,然后才自然提笔出锋,使竖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鱼腹状的感觉,这样的悬针显得圆浑饱满有力而不是细瘦尖刻,像牛尾状。
3、 撇:
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运笔,保持大拇指关节向外弯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笔有两种,一种是藏锋起笔,一种是露锋起笔。其中露锋起笔一般是和其它点画粘连在一起,所以无须藏锋。
(1) 长锋起笔撇:笔锋向右上或上方逆锋入纸后,瞬即笔锋向右下轻顿笔,再起锋折回,锋不离纸面,然后第二次顿笔,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着调成中锋向下及左下方缓行笔,快收笔时按笔力度可稍加重变侧锋顺势出锋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2) 露锋起笔撇:起笔顺势搭在其它点画上,调整好笔锋中锋行笔,收笔方法和上面藏锋起笔撇相同,如:“木”字撇。
4、捺:
捺的起笔也有藏、露之分。根据位置不同,还有反捺或点捺。
(1) 藏锋起笔捺:笔锋垂直入纸后,微向左上逆向行笔,提锋,锋不离纸面,然后向左下顿笔,顺即调整笔锋向右下中锋行笔,行至快收笔处,逐渐加力按笔,并调整笔锋成侧锋行笔,然后再微提笔,逐渐向右出锋,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锋起笔捺:露锋起笔捺往往和其它点画粘连在一起,所以不用考虑它的起笔是否藏锋。起笔时,顺势以笔锋放在与其粘连的点画中,然后行笔即可,收笔和藏锋起笔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锋起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下按笔锋,到收笔时,稍提笔,锋不离纸面,以锋向右下顿笔,然后回锋收笔即可。如:“欠”、“不”、“吴”字捺。
(4) 点捺:点捺是捺变成了点状,露锋起笔后,即向右下顿笔, 再回锋收笔即可。如:“和”字中的点捺。
5、钩:
钩的变化较多,常见的有:左踢钩、右踢钩和“戈”字钩。三种钩方向不同,运笔方法基本上一致。
(1) 左踢钩:运笔下行至踢钩处,提笔,锋不离纸面,略有右上行笔之意,然后顿笔向左下,再提笔,回锋至点画中,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力度可稍大一点,同时调顺向上行笔的笔锋,以较快速度出锋,即可。如:木、句两字勾。
(2) 右踢钩:运笔下行至踢钩处时,提笔,锋不离纸面,略有向上行笔之意,然后向右下顿笔,再提笔,回锋至点画中,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力度可稍大一点,同时调顺向右上行笔的笔锋,以较快速度出锋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运笔向右下行至踢勾处时,顺势改变行笔方向右行并同时轻顿笔,然后提笔,调顺笔锋,自然向上出锋即可。如:成字勾。
6、 点
(1) 侧点:
①左侧点:即向左倾倒的点。起笔向左上方逆锋入纸后,轻顿笔,瞬即向下行笔,顿笔,紧接着向右下行笔(转换笔锋),然后向上回锋收笔即可。
②右侧点:即向右倾倒的点,此点是与左侧点在方向上不同。
起笔时,露锋顺势入纸向右轻顿笔,随即向左下行笔、顿笔,然后再向右下轻顿笔,很快向右上回锋收笔。还有一种左侧点是收笔不回锋,在收笔时自然出锋收笔即可,如:曾字头上两点。
(2) 竖点:竖点可以看作是竖画的缩短,有时回锋可以“意收”即可。起笔,向上逆锋入纸后,向右轻顿笔,再向下行笔,然后提笔很快回锋收笔即可。
(3) 提点:提点主要是指三点水或二点水最下面的点。露锋向左下方向起笔后,瞬即向下略左偏一点顿笔,略提笔,再向右下顿笔,同时调好笔锋,很快向右上出锋踢出,与右边的笔画形成呼应关系。
7、 折
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处,根据运笔的不同,也有方折、圆折和断折多种写法。
(1) 右上折:中锋行笔到折处时,向右上提笔,锋不离纸面,然后向右下顿笔,接着向左略转笔,然后下行笔即可。如断折,则是行笔至折笔处时,另起笔,藏锋起笔后调整笔锋下行笔,横竖两画相搭。
圆折在颜体字中出现较多,在笔意上源自篆书的折法,即行笔至折笔处时,提笔,锋着纸面即可,顺势轻顿笔,勿使锋露出,然后调整好笔锋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笔,将横画与竖画相连即可。但也有一笔写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笔即是。写法是中锋下行至折笔处时,略向右上提笔,然后向右下顿笔,再提笔,调整好笔锋右行即可。
当然这两个字用断笔折写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笔处时,另起笔写横,写法和横画一样使竖画和横画相搭即可。
二、运笔基础
1、起笔与收笔:
“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2、提笔与顿笔:
“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
3、转笔与折笔:
“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
4、方笔与圆笔:
在书写时放慢速度,使运笔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t,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
5、藏锋与露锋:
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等。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
扩展资料:
毛笔楷书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一、笔画基础楷书由点画开始,基本点画包括:横、竖、撇、捺、钩、点六种。
1、横:运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笔”,笔杆左倾。
(1)露锋起笔横:笔锋顺势向右下入纸轻顿笔,迅速微提笔锋调顺成向右行趋势的感觉,同时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点,之后,向右中锋缓行笔,行笔方向向右上微高一点行笔,最后,用笔锋向右下轻顿笔,然后再用笔锋向左上回锋至横画中心即可。
(2)藏锋起笔:欲左先右,笔锋逆势向右入纸,随即向右下以笔锋轻顿笔,然后微提笔锋调整成有右行趋势感觉的笔锋,再次在原处顿笔,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后向右缓行笔,收笔方法与露锋起笔横相同。
2、竖 :食指、中指,向下勾笔,大拇指同时慢慢向外弯曲而不可僵直。
(1) 垂露竖:笔锋向右上逆势着纸,顺即向右下轻顿笔,然后提笔回锋锋不离纸面,使笔锋在提笔时自然聚拢,有调顺笔锋之意。
接着第二次顿笔,此次顿笔较之第一次顿笔稍重,然后顺势下行运笔,在下行中慢慢调成中锋,缓慢沉着行笔,注意力放于笔锋上,到收笔处时,很快略向右上提笔,然后顺即向右下顿笔后回锋向上自然收笔至竖画中。
(2) 悬针竖:悬针竖的起笔和行笔与垂露竖笔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笔时保持中锋行笔、笔锋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后再慢慢提锋收笔,收笔时笔锋不乱,速度不可突然变快,要随笔锋自然聚拢,最后出锋。
要强调一点是:悬针下行笔不是力度越来越小,而是在快收笔时反而加重,然后才自然提笔出锋,使竖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鱼腹状的感觉,这样的悬针显得圆浑饱满有力而不是细瘦尖刻,像牛尾状。
3、 撇: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运笔,保持大拇指关节向外弯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笔有两种,一种是藏锋起笔,一种是露锋起笔。其中露锋起笔一般是和其它点画粘连在一起,所以无须藏锋。
(1) 长锋起笔撇:笔锋向右上或上方逆锋入纸后,瞬即笔锋向右下轻顿笔,再起锋折回,锋不离纸面,然后第二次顿笔,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着调成中锋向下及左下方缓行笔,快收笔时按笔力度可稍加重变侧锋顺势出锋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2) 露锋起笔撇:起笔顺势搭在其它点画上,调整好笔锋中锋行笔,收笔方法和上面藏锋起笔撇相同,如:“木”字撇。
4、捺:捺的起笔也有藏、露之分。根据位置不同,还有反捺或点捺。
(1) 藏锋起笔捺:笔锋垂直入纸后,微向左上逆向行笔,提锋,锋不离纸面,然后向左下顿笔,顺即调整笔锋向右下中锋行笔,行至快收笔处,逐渐加力按笔,并调整笔锋成侧锋行笔,然后再微提笔,逐渐向右出锋,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锋起笔捺:露锋起笔捺往往和其它点画粘连在一起,所以不用考虑它的起笔是否藏锋。起笔时,顺势以笔锋放在与其粘连的点画中,然后行笔即可,收笔和藏锋起笔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锋起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下按笔锋,到收笔时,稍提笔,锋不离纸面,以锋向右下顿笔,然后回锋收笔即可。如:“欠”、“不”、“吴”字捺。
(4) 点捺:点捺是捺变成了点状,露锋起笔后,即向右下顿笔, 再回锋收笔即可。如:“和”字中的点捺。
5、钩:钩的变化较多,常见的有:左踢钩、右踢钩和“戈”字钩。三种钩方向不同,运笔方法基本上一致。
(1) 左踢钩:运笔下行至踢钩处,提笔,锋不离纸面,略有右上行笔之意,然后顿笔向左下,再提笔,回锋至点画中,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力度可稍大一点,同时调顺向上行笔的笔锋,以较快速度出锋,即可。如:木、句两字勾。
(2) 右踢钩:运笔下行至踢钩处时,提笔,锋不离纸面,略有向上行笔之意,然后向右下顿笔,再提笔,回锋至点画中,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力度可稍大一点,同时调顺向右上行笔的笔锋,以较快速度出锋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运笔向右下行至踢勾处时,顺势改变行笔方向右行并同时轻顿笔,然后提笔,调顺笔锋,自然向上出锋即可。如:成字勾。
6、 点:
(1) 侧点:
左侧点:即向左倾倒的点。起笔向左上方逆锋入纸后,轻顿笔,瞬即向下行笔,顿笔,紧接着向右下行笔(转换笔锋),然后向上回锋收笔即可。
右侧点:即向右倾倒的点,此点是与左侧点在方向上不同。
起笔时,露锋顺势入纸向右轻顿笔,随即向左下行笔、顿笔,然后再向右下轻顿笔,很快向右上回锋收笔。还有一种左侧点是收笔不回锋,在收笔时自然出锋收笔即可,如:曾字头上两点。
(2) 竖点:竖点可以看作是竖画的缩短,有时回锋可以“意收”即可。起笔,向上逆锋入纸后,向右轻顿笔,再向下行笔,然后提笔很快回锋收笔即可。
(3) 提点:提点主要是指三点水或二点水最下面的点。露锋向左下方向起笔后,瞬即向下略左偏一点顿笔,略提笔,再向右下顿笔,同时调好笔锋,很快向右上出锋踢出,与右边的笔画形成呼应关系。
7、 折: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处,根据运笔的不同,也有方折、圆折和断折多种写法。
(1) 右上折:中锋行笔到折处时,向右上提笔,锋不离纸面,然后向右下顿笔,接着向左略转笔,然后下行笔即可。如断折,则是行笔至折笔处时,另起笔,藏锋起笔后调整笔锋下行笔,横竖两画相搭。
圆折在颜体字中出现较多,在笔意上源自篆书的折法,即行笔至折笔处时,提笔,锋着纸面即可,顺势轻顿笔,勿使锋露出,然后调整好笔锋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笔,将横画与竖画相连即可。但也有一笔写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笔即是。写法是中锋下行至折笔处时,略向右上提笔,然后向右下顿笔,再提笔,调整好笔锋右行即可。
当然这两个字用断笔折写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笔处时,另起笔写横,写法和横画一样使竖画和横画相搭即可。
二、运笔基础
1、起笔与收笔:
“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2、提笔与顿笔:
“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
3、转笔与折笔:
“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
4、方笔与圆笔:
在书写时放慢速度,使运笔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t,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
5、藏锋与露锋:
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等。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
扩展资料:
毛笔楷书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吴县洞庭东山,破天荒地出了一个文曲星,名叫施檠。施巢考中头科状元,正统皇帝要招他做驸马。但施榘思念家有结发之妻张氏,宁死不肯,于是惹恼了皇帝。皇帝找他的岔儿,说他健康欠佳,打发他回了东山老家。施榘是条硬汉子,觉得为此回老家,扪心无愧。张氏呢,见丈夫宁愿丢掉乌纱帽,不学宋朝陈世美,感到比跟着丈夫上任去做官太太还高兴千百倍。东山人也为自己的地方出了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而感到无比骄傲。施状元和夫人张氏,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可以说一百样事体九十九桩如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说百事如意呢?原来,确有一件事情不大称心,这就是施状元好吃羊肉,不爱吃鱼,闻到鱼腥味就要反胃。夫人张氏恰恰跟丈夫相反,无鱼不下饭,唯独讨厌羊肉,闻到羊肉就要恶心。恩爱夫妻朝夕相处,却吃不到一起,对不上胃口,这可怎么办呢?没法子,只好你敲你的鼓,我打我的锣,夫妻分两灶,各开各的伙。然而,按照老规矩,逢年过节,总要合家团聚,同席共餐吧!这样一来,家里只好既不买鲜鱼。也不买羊肉了。如此这般,岂非美中有一不足?不知怎的,这桩不大不小的事,一下子被张扬了出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东山家喻户晓的“厨房新闻”。好心的人们对状元夫妇十分关心,都想找出一种烧鱼没鱼腥味,烧羊肉没有羊膻气的办法来,好让他们天天能够同席共餐。当时,东山前山镇上,有一个名叫王小二的饭馆老板,因为赚了点银子,喜新厌旧,同妻子无理取闹,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弄到最后,饭馆关门,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王小二也渐渐地变成了穷光蛋。后来,王小二有几次到施状元家帮助办宴席,被施状元夫妻俩的品德所感,终于回心转意,和妻子破镜重圆。不久,王小二夫妻俩又重新开起饭馆,专心一意地做生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因此,王小二家都把施状元当作恩人。王小二夫妇当然也知道状元府的“厨房新闻”,他们发誓要在烹烧鲜鱼和羊肉这两样菜上,弄出个新名堂来。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二终于烧出了只有肉香,没有膻味的羊肉;烹出了唯有鱼香味而无腥气的鱼。他把这两道莱的烹调方法写成方子,送到状元府上。施状元夫妇依法烧制,果然灵验。从此,状元夫妇也不再忌讳鲜鱼和羊肉了。由于王小二夫妇烧鱼、烧羊得法,味道鲜美可口,慕名到他店里去的食客越发多了起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不久,小二的小饭铺变成了大饭馆。施状元为了答谢他们,便送上一块亲手书写的金字招牌,叫“两鲜斋”。“鲜”字,恰是鱼、羊结合,用在此处寓意深长。
五百多年来,两鲜斋几易其主,店名也改来换去。但是,烹烧鲜鱼和羊肉的技术还是传了下来。
你的问题算是问到重点了,尤其是欧体,书法的笔画就好像是我们电脑的硬盘,注重笔画就是注重书法,其余的软件都得靠笔画这硬盘给托着。点的这一笔画,历史上有多种写法,最好的就是能一笔写出来,不写上千把个点,要做到一笔完成,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功夫一定要练到家才行,其余的笔画也一样,学了书上的理论讲解,功夫还得我们自己练。我这样说,您同意吗?
这个不是看文字能明白的,你可以搜一下“田蕴章书法视频”,针对初学者的,很详细。
老先生在电视上做过好多讲座,就他的视频最火,虽然我没怎么看过,呵呵。
如果你喜欢欧,相信会喜欢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