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06 05:45   点击:15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建筑特点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二、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是?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中国的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除此之外,故宫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它占地72万平方米,还用了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它的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但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除此之外,北京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862690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6。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还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三、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它的建造历史是什么?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最后确定,故宫的房间总数为8703间。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庙号谥号的皇帝(其中包括二十四位明清史公认的皇帝,以及一位身后尊为诚敬义皇帝,而后却被顺治罢黜的睿忠亲王)。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年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最后一代皇帝溥仪也曾在此居住。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朝14代皇帝,清朝10代皇帝,先后生活在这里。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5间。故宫四周有高10余米的长方形宫墙,城四角均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城外环绕着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的布局是按封建礼制来设计的,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有四门,正门即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故宫整个建筑布局匀称平整,主体建筑均坐落于中轴线上,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过去的皇宫成为故宫。从此改变了紫禁城的命运。1924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在原皇宫的基础上成立“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的皇宫,变成了一座拥有壮丽古代建筑群和百万珍藏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社会各界所瞩目。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近百万件以明清宫廷文物及宫中旧藏为主体的历代传世珍品。这些传世珍品,大部分是各地进奉宫廷,或由明清宫廷作坊生产制造的。其中包括绘画、书法、碑帖、陶瓷、玉器、各类工艺品、青铜、雕塑、铭刻、金银器、珍宝、佩饰、织绣、以及钟表、古代科学仪器、卤簿仪仗、家具。解放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为扩大收藏又征集收购了许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物珍品。像世界知名的《清明上河图》《五牛图》。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集古代建筑和丰富收藏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最后确定,故宫的房间总数为8703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

建造历史: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