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影评3则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导演/编剧:埃里克・布雷斯Eric Bress
J・麦凯伊・格鲁伯J. Mackye Gruber
主演: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 饰 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马特Amy Smart 饰 凯勒・米勒
凯文・施密特Kevin Schmidt 饰 少年枝竖兰尼
米罗娜・沃尔特斯Melora Walters 饰 安德里亚・泰瑞博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
级别:R级(暴力,性内容语言和轻微毒品使用)
片长:113分钟
发行:新线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官方网站:www.butterflyeffectmovie.com
剧情简介:梦想回到过去改变现在
伊万(艾什顿・库奇饰)最近感觉有点迷失,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大学生,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这些事情就像消失进了黑洞一样,伊万怎么也想不起来。
孩童时的那些可怕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里,缠绕着他现在的生活,令他无法安心,他只依稀记得那时自腔搭弯己是和几个好朋友生活在一起:凯蕾(艾梅・史玛特饰)、琳妮(阿尔顿・汉森 饰)和汤米(威廉・李・斯科特 饰)。
在童年可怕记忆的折磨下,伊万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鼓励他用旅行来放松自己,此外,每天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详细记下来。如今,在旅行和写日记的帮助下,进入大学的伊万突然意识到,记录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笔记本,可以帮助自己找回孩童时候的记忆。
很快,伊万通过记事本找回了记忆,这些记忆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过错,并因此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尤其是凯蕾,他童年时候暗恋的女孩。在童年记忆慢慢恢复下,伊万慢慢的想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这时他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当年做错了那么多的事。
找回了记忆的伊万并没感到快乐,相反,内疚代替了黑洞开始折磨他,令他痛苦极了。在痛苦的边缘,伊万希望能够彻底摆脱童年的阴影,于是,他幻想着用自己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重新挽回那些做错的事,并且珍惜与童年好友的友谊,好好地去爱每一个人。显然,伊万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过去,来改变现在。
但是,伊万在过去改变的每一件事,当他回到现在时都发现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损害更加严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了弥补错误,伊万又再次返回过去试图消除痕迹,但事与愿违,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再次导致现实世界的渐趋崩溃。于是反反复复,他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之间,直到伍闷不可挽回的结局。伊万试图改变过去,希望能与他暗恋的凯蕾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
影评一:《蝴蝶效应》:向无限可能性投降 作者:郝岩冰
有些电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蝴蝶效应》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
由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和J・麦卡・格鲁勃(J.Mackye Gruber)导演的这部作品的题目来自于混沌理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在上个世纪写过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很可能就会导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蝴蝶效应。这个常识在我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造成了莫大的障碍。我试图猜测导演的阴谋是通过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和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来讲述一个充满了哗众取宠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有起因、经过、结果。但我的企图明显地彻底失败了,影片《蝴蝶效应》根本就不是讲故事的。
艾什顿・库奇饰演的影片主人公艾文是个失忆症病人。这一病人的身份给导演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去讨论,而不是讲述。在这一事先预设的前提之下,艾文对于往事的任何回忆都是主观性与被迫性偶然结合的结果――当下事件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行为准则,符合这一准则的自我要求和规范,以及对于自身行为的前后因果的检讨――一起构成了艾文的回忆/想象。他唯一实在的/可以被确认的根据是他的日记。在影片中,几乎每一次痛苦的往事回放/探讨都是从艾文痛苦的生理反应开始,而一旦当他进入臆想之后,往日的世界便成了一个可以纠正和修改的世界――蓄意制造的爆炸事件有/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这是第一个关节点,此后的凯丽(艾梅・史玛特饰)、琳妮(阿尔顿・汉森 饰)和汤米(威廉・李・斯科特饰)的不同人生景遇和结果均出自于这一事件的不同结果。
如果用事件/故事构成的成分去剖析这部影片,并且严格认定某事是可以被确认为发生过的,而某事仅存于艾文的臆想――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艾文的失忆症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假设过去,同时观众也有足够的理由去跟随这种假设。是艾文还是汤米挽救了那对母子的生命?艾文最终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还是一个落魄的残疾者?汤米到底是恶棍还是虔诚的基督徒?凯丽沦为了妓女还是艾文身边漂亮的女子?甚至于诸如童年的凯丽到底有没有在其父亲的变态心理操纵下拍过影片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找到确认答案的。影片中所给出的每一个假定的答案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提问之上的,而这一假定提问的发问可能又是前一假定条件的假定结果。电影《蝴蝶效应》只是通过种种互相矛盾的事件向观众展示了命运的无限可能性。
影片从艾文的视角出发,但并不代表就是从艾文的态度出发。如果艾文是一个纯粹的失忆症患者的话,那么他将是一个非常痛苦但是轻松的人。他童年的罪恶印象将在记忆的黑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记录每天发生的每件事。这本日记成为了其记忆可以被探讨的可能――虽然艾文每次臆想的经过和结果都不同,但共同的出发点却都出于童年记忆的不同部分/片段。投放爆炸物是一件事,但是到底有没有炸死人就是另外一回事;拍色情影片是一件事,但到底有没有拍成就是另外一回事......影片的丰富恰恰就是在对于另一回事的探讨之中被呈现的。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于无限可能的无限探讨之中,影片显然会陷于嘈杂与凌乱的表象之中。没有记忆的艾文是个痛苦的人,而恢复记忆可能的艾文也是一个痛苦的人。他的记忆空白在其童年造成了可怕的折磨,而当他成年之后开始温习日记并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巨大的愧疚成了艾文无尽痛苦的无尽源泉。在少年罪恶的阴影之下,命运链环上的每一节都不能脱开干系,而每一节的方向都在艾文的臆之中陷入无限方向。《蝴蝶效应》这一片名在此时透露了它的命名意义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我愿意将这部影片理解为悲剧。艾文每一次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都要经历痛苦的生理反应,甚至每一次都要流血,但他却对此抱有无限期待,并且不屑地努力。影片中的艾文在某一次从臆想中清醒过来之后,鼻孔里流了很多血,而旁边的室友在肆无忌惮地与女伴做爱。他向艾文道歉,问是不是影响到了艾文。这位可怜人面带微笑说很好很好。他仅仅是从这一次臆想之中获得了修改往事的幻境满足而已。导演的顽固在于继续和深入。他让艾文忍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去陷入这种幻境。艾文每一次认真的、诚心的努力换回来的都是更糟糕的结果,这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而且更加让人痛苦和不可收拾。命运的无限可能性,带有了不可知的色彩。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麦卡・格鲁勃说,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却只能是毫无结果。
影评二:回忆并不总是田园牧歌--我看《蝴蝶效应》 作者:不周山
思想的懒惰和身体的脂肪一样,是跟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的。人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失去探索与思考的执着,很多东西都不想去追究了。对于累人的片子,一向也是拒绝看的。这一部《蝴蝶效应》,也是因为朋友说好看,才一起看了。但是真的很累,一边看一边想理清故事的情节,却基本上是徒劳,后来通过查资料,才多少搞明白一点。也许正像很多朋友说的,看这样的片子,是不必太追究情节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重要的是,他是否让你思考,是否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这里,我也就撇开导演的意图以及传说中的四五个版本等等不谈,只谈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影片。
伊万是个阳光灿烂的大学生,他在大学里的生活无忧无虑。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小时候的日记,他开始回忆起模糊的童年。而这,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伊万试图找回丢失的童年记忆,因此他去拜访童年的朋友。但是他们都不想告诉他,童年的女友凯丽更因为不想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而自杀了。为了挽救凯丽,伊万开始不停地追索童年,他在时光中穿梭,一次次对自己的过去做出修整,但他想要拯救凯丽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
童年的伊万是个懦弱的人,他和他的朋友伦尼、凯丽忍受着凯丽的弟弟汤米的欺侮。在回忆中,伊万一次次地试图站出来改变凯丽的命运。
第一次,伊万在一个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时候义正词严地站了出来,他拯救了凯丽,自己也因此飞黄腾达,在大学里呼风唤雨,与凯丽情投意合,但汤米的出现毁了他的美梦。汤米企图袭击伊万,伊万为自卫杀死了汤米,被判入狱。污秽的监狱显然将把伊万的生活推向另一个方向,看起来,这一次的努力是失败了。
第二次,伊万在汤米试图烧死的他的小狗时站了出来。伊万交给伦尼一把钢锥,要他去解救小狗,伦尼却一锥杀死了汤米。伦尼因此而发疯,将要在疯人院里度过一生,他愤怒地向伊万控诉,躺在疯人院里的本应该是伊万。这一次,伊万的选择伤害了他的朋友,他不得不重新去做选择。
第三次,伊万回到了第一次的选择上,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在监狱里呆多久,很快就被释放了。但是,出狱后的伊万却痛苦地发现凯丽已经变成了一个妓女。
第四次,伊万在汤米企图炸伤一个婴儿的时候站出来飞身抢救,结果却炸掉了自己的双臂。在大学里,伦尼跟凯丽成了亲密的一对,而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让他们推着到处跑。更要命的是,因为这次爆炸,伊万的母亲也深受打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显然,这次的努力又是失败的。
第五次,伊万再次回到了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场景中。这一次,他没有义正词严地谴责,而直接拿出炸药要炸死大男孩,但不幸的是,他炸死的是凯丽而不是大男孩。
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丽相识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他让凯丽从他身边滚开。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因为这样一来,他和凯丽之间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他也就不必再去拯违救凯丽了。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吗?至少伊万是不确信的。他不知道他这样做了以后凯丽的生活是否真的会变好,所以在实行这一计划之前,他才会那么焦虑的躲在办公桌下写他的留言。事实上,伊万拒绝与凯丽相识,只是把凯丽从自己的世界里推开罢了,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凯丽是否生活得幸福,他无从得之,伊万要借助这一无知才能求得心理的安宁。至于影片结尾,两人擦肩而过的场景,不过是导演给出的一个理想结局罢了。
让我们回到开头。伊万一切困境的开始就在于他偶然发现了自己童年的日记本,通过这本日记他试图找回自己失落的记忆。假如没有那本日记,假如伊万不去追索,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种种了。读大学,找工作,娶妻,生子,老去,死去,伊万将平平静静地过他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与其回到过去去抹掉过去的生活,不如此刻就不回忆。
记忆并不总是美丽的,有些令人甜蜜,有些令人伤感,有些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回忆的世界里并不总是田园牧歌,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要再去追寻。无根的你我在空中飘荡,总是要比把自己绑在受刑柱上更好一点。
影评三:影评第一弹之蝴蝶效应 作者:tallrain
这是一本酷电影,导演玩概念玩得很酷,因为不断地把剧情解构,所以观众也被深深地吸引。
剧本的框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男主角有一种回到自己过去时间的能力,而他的记忆同时却能够延续。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动机是希望修正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亲人爱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虽然看似得偿所愿,但每次都另有变故不期然而生,所以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蝴蝶效应通俗的解释是,在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影响北半球的风暴。其实这种解释很容易被误读。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地精确,因为总有一些初始值或参数不能被计算到,而它们却可能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混沌理论的基础假设之一。
自从牛顿用数学来解释和计算物理现象以来,科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盲目地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科学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对于数学而言,数学家对于自然的建模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建模并有唯一解的;二是可以建模有若干个解的;三是可以建模且有不确定解的(因为对初始值和计算精确度依赖);四是可以建模但是无解的;五是不可建模的。
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更加动摇了传统的科学观。当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水平时,却发现原子的许多行为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热传导是因为分子运动,但对这种运动的度量却使用统计学的单位。
回到电影,当男主角认识到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直接地导致一种现象,他就回到过去,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因素之一,总有一些因素是他没有计算到或无法干涉到的,而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最终的结局。这正应了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龙珠Z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特兰克斯从未来世界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世界,却发现世界的发展已经和未来大不相同。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却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许多诸如统计学的困惑。
比如一颗骰子,放入一个黑箱中,手摇之后,我们不知道它的点数,只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点数的概率均为1/6,尽管它事实上只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值。自然就这样隐藏了起来。
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矛盾,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当原子分裂一次,宇宙了同时也分裂了一次,这样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得以体现。同样以骰子为例,摇了之后,分裂出了6个平行宇宙,其中一个点数是1,另一个是2......套用到电影中,男主角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中误杀了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奇怪的是,他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保持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看来他的记忆存放在一个疯子的宇宙中。
时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尽管他宣称因果关系不因时空改变,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时间是与方向不相关的。混沌理论尽管证明了时间不能反演,但同样不能证明时间不能反向。也许一个比较聪明的解释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时间可以反向,但是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但是又兴奋地发现了无限轮回,其实他是混淆了无穷的概念。比如对于x/(x*x+1),当x趋于无穷的时候,它的值却趋向于零。因此尽管可以把时间视为无穷,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得到表达。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认识曾经一度忘乎所以,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并且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那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这是一本酷电影,导演玩概念玩得很酷,因为不断地把剧情解构,所以观众也被深深地吸引。
剧本的框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男主角有一种回到自己过去时间的能力,而他的记忆同时却能够延续。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动机是希望修正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亲人爱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虽然看似得偿所愿,但每次都另有变故不期然而生,所以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蝴蝶效应通俗的解释是,在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影响北半球的风暴。其实这种解释很容易被误读。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地精确,因为总有一些初始值或参数不能被计算到,而它们却可能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混沌理论的基础假设之一。
自从牛顿用数学来解释和计算物理现象以来,科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盲目地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科学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对于数学而言,数学家对于自然的建模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建模并有唯一解的;二是可以建模有若干个解的;三是可以建模且有不确定解的(因为对初始值和计算精确度依赖);四是可以建模但是无解的;五是不可建模的。
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更加动摇了传统的科学观。当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水平时,却发现原子的许多行为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热传导是因为分子运动,但对这种运动的度量却使用统计学的单位。
回到电影,当男主角认识到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直接地导致一种现象,他就回到过去,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因素之一,总有一些因素是他没有计算到或无法干涉到的,而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最终的结局。这正应了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龙珠Z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特兰克斯从未来世界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世界,却发现世界的发展已经和未来大不相同。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却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许多诸如统计学的困惑。
比如一颗骰子,放入一个黑箱中,手摇之后,我们不知道它的点数,只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点数的概率均为1/6,尽管它事实上只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值。自然就这样隐藏了起来。
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矛盾,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当原子分裂一次,宇宙了同时也分裂了一次,这样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得以体现。同样以骰子为例,摇了之后,分裂出了6个平行宇宙,其中一个点数是1,另一个是2......套用到电影中,男主角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中误杀了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奇怪的是,他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保持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看来他的记忆存放在一个疯子的宇宙中。
时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尽管他宣称因果关系不因时空改变,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时间是与方向不相关的。混沌理论尽管证明了时间不能反演,但同样不能证明时间不能反向。也许一个比较聪明的解释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时间可以反向,但是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但是又兴奋地发现了无限轮回,其实他是混淆了无穷的概念。比如对于x/(x*x+1),当x趋于无穷的时候,它的值却趋向于零。因此尽管可以把时间视为无穷,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得到表达。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认识曾经一度忘乎所以,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并且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那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听说过这部电影很久了,一直以为是《雷霆万钧》《世界大战》之类的科幻大片。看了以后才明白原来这根本是一部爱情片,而且是很美丽的爱情。
但我并没有立即将这一切悟出,开头的那段埃文混乱的压抑的童年让我浑身不适,觉得很伤感很痛苦。童年的伙伴们,有点神经错乱有暴力倾向的汤米,带着阴影长大有点忧郁的凯丽,还有受了刺激而自闭狂做航模的伦里,都是让人心痛的小孩,同时也是让人不愿接近的小孩。而埃文自己也是个没有父亲的有心理障碍的问题少年。
悲惨的童年无法给人带来希望,而若干年后上大学的埃文无意中发现读童年的日记可以让他回到过去的某个记忆片断,而改变那个片断则可以改变他和他朋友们的一生。故事的高潮正是从此开始的吧。埃文不断地改变着记忆,只为让朋友们,尤其是他深爱着的凯丽可以有美好的生命。
关于那些改变的记忆片断,大体上来说有三个。具体就不赘述了,反正都是一些难以启齿的童年的那种不愿提起的黑暗回忆。可是无论怎样改变,埃文都无法改变凯丽和朋友们的命运,犯罪,残疾,出卖肉体,精神病,等等,充斥着生活。
埃文最终明白唯有让自己的生命中从来不曾拥有过凯丽,才能真正地保护她。当从疗养院逃出来疯子一样的埃文源岁深夜溜进家中,找到那盘童年的录像带,进入初次与凯丽见面的那段回忆,我并没有反应过来他要做什么。只看见医生,保安在屋外挥着手电筒,灯光忽明忽暗,追捕逃犯一般的寻找着埃文,我难受的有点窒息。
回忆进入童年,在一个邻居之间的小聚会上,埃文对着初次见面的凯丽耳边凶狠的说:不要让我再见到你,否团橘则杀掉你全家。小小的穿着可爱的裙子的凯丽,一声不响地跑到妈妈身边哭了。埃文轻轻地说了声再见,而荧幕前的我泪也掉下来。
这样的结局才是最美好的吧。一个个画面闪过,戴着学士帽的汤米在毕业典礼上,生日派对上伦里身边围满家人和朋友,还有凯丽的婚礼,尽管新郎不是埃文。
埃文决定烧掉日记。是的,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埃文用自己的爱换雹或睁来了所有人的幸福。很美好,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真得很让我感动。即使只有那一瞬间的简短对白――
Where is Catty?
Who is Catty?
Who is Catty?
Oh , everything will get better.
个人认为电影的名字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文学上可称为文不对题。明明是有点浪漫色彩的心理片,怎么取了个这么学术的片名。
有关过去改变未来的电影小说都看过不少,感情基调都不同,这一部算是最为痛苦的了,一直以为会有个很悲惨的结局,所幸不是。
关于改变回忆而拯救恋人的电影有一部叫做《触不到的恋人(The Lake House)》,还有一部也是有关不断选择现实已达到目的的电影《神鬼愿望(Bedazzled)》,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会联想到。都是有关爱情,有点美丽有点伤感,但结局都是让人幸福的。
不错的电影,推荐。
整部电影用的是S/L的手法。就是很早的时候我们玩单机游戏的那种方法。保存/读取。打个比方。一个单机游戏有8个关头。为了可以玩到最后。我们每过一关都会保存一下进行猜度。以方便以后重新来过。比如。第6关没通过,就从第5关的结尾重新开始。然而,即便是这个样子。辛辛苦苦的玩到了最后,也可能发现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系统提示的话是,如果你想改变。需要从头,从第1关。重新玩起。
感到一点沮丧没有。
是的。游戏如此。何况是人生。人生是一款不能回头的游戏。game over。就意味着结束。喜剧。会结束。悲剧,也同样会结束。那么,一个念头闪过。
如果你可以改变这些。如果你有机会从不如意的地方重新来过。又会是怎样的结局?这就是整部片子的剧本出发的起点。档老型
埃文就是一个特殊的人。因为他脑部的受损与重建,因为他无法分辨想象与现实。所以。他一直生活在这些“保存”和“读取”之中。
在一种假设,不成立的时候。在一种假设,有悲惨结局的时候。他便想从开始来改变它们。可惜含行。事与愿违。往往导致的,是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你不是救世主,你谁也救不了。
如果你偏偏要改变命运就只能选择假设一,即:你从来都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从不曾影响过谁。既然你无力使别人和自己都幸福。那就通过牺牲自己。消灭自己。这样的方式完成。
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否定。一种彻底的自我否定。你没有生命线,你不属于这个世界,你是个没有灵魂的人,你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如一位朋友所说。这部片子,调子太过昏暗。心里承受能力低的失意者,可能会去自杀。分析很透彻。自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
既然是我的存在,导致了自己或者别人的不快乐。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活下去。为什么还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