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的历史起源?糖的历史起源?
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不同地区和文化都有自己的制糖方法和糖类制品。以下是糖的主要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1. 最早的甜味剂: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发现某些植物和果实,如蜂蜜、甜菜、甘蔗等,可以提供甜味。这些甜味剂在早期的食物和饮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蜂蜜:蜂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甜味剂之一。在农业文明出现之前,蜜蜂采集的蜂蜜已经被用作食物和药物。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蜂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和食品来源。
3. 甜菜和甘蔗:在世界各地,人们逐渐发现甜菜和甘蔗是一种更加丰富、稳定的甜味剂来源。甜菜和甘蔗分别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在这些地区,人们使用甜菜糖(主要是红糖)和蔗糖(主要是白糖)制作各种糖果、糕点和饮料。
4. 制糖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制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在古代,人们采用压榨、蒸发等简单方法提取植物中的糖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制糖,提高了制糖的效率和品质。
5. 全球贸易与糖的传播: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全球贸易。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殖民者将糖带到了美洲、非洲和亚洲,促进了全球糖产业的发展。
如今,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糖果、糕点、饮料和许多其他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甜味剂和替代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皮蛋历史起源?
相传明代泰昌年间,江苏吴江县一家小茶馆,店主会做生意,所以买卖兴隆。由于人手少,店主在应酬客人时,随手将泡过的茶叶倒在炉灰中,说来也巧,店主还养了几只鸭子,爱在炉灰堆中下蛋,主人拾蛋时,难免有遗漏。一次,店主人在清除炉灰茶叶渣时,发现了不少鸭蛋,他以为不能吃了。
谁知剥开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闻一闻,一种特殊香味扑鼻而来;尝一尝,鲜滑爽口。这就是最初的皮蛋。后来,经过人们不断摸索改进,皮蛋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
三、蓬莱历史起源?
蓬莱岛之名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相传为秦始皇命名,“蓬莱”者,“蓬草蒿莱”也,也就是岛上蓬草丛生的意思。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岛上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白色,仙境一般,宫阙是用黄金白银做的,珠钎之树到处都是,果实都很好吃,吃了能长生不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派使者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
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这便是蓬莱岛的由来。
四、酒历史起源?
酒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猿猴造酒;第二个是仪狄造酒;而第三个是杜康造酒,其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杜康造酒。相传,周朝有个叫杜康的牧羊人,在一次放牧羊的时候,将自己带的竹筒饭放在树下,忘记吃了,这一放就是半个月,当他再次回到放竹桶饭的树下时,此时的竹筒饭已经发酵成了飘香四溢的酒,从此以后,酒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开来。
五、北欧历史起源?
北欧五国有共同的历史,在社会和文化上关系密切。在黑暗时代,现时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一带有着相似的文化、语言(古诺尔斯语)和宗教(北欧神话)。基督教于1000年传入后,本土化使丹麦、瑞典、挪威形成三个独立王国。由12世纪起,现时是芬兰的地区(语言上属芬兰-乌戈尔语族)开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国;而冰岛、法罗群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格陵兰和大部分苏格兰和爱尔兰则属于挪威。所有北欧五国跟随宗教改革并接纳路德宗。
14世纪,丹麦、挪威(连同冰岛)和瑞典(连同芬兰)组成卡尔马联盟,由同一君主统治。丹麦很快主导了联盟,但在16世纪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独立王国;而丹麦对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将挪威割让予瑞典国王才完结;冰岛、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仍属丹麦。17世纪,瑞典跻身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但其后逐一失去领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兰;芬兰成为附庸俄罗斯沙皇的自治芬兰大公国。
1905年,瑞典与挪威自19世纪开始的联盟随着挪威不满而瓦解。与此同时,斯堪地那维亚主义在斯堪地那维亚冒起,旨在统一瑞、挪、丹三国,但成效不大。一战及俄国十月革命期间,芬兰成为独立国家,组成北欧国家共同体的想法开始出现。二战期间的1944年,冰岛由丹麦独立出来,至此,其后在1952年组成的北欧理事会的成员才全部成立。
二战后,北欧五国的政策有共同的特色,如所有北欧国家都有由税收支付的庞大公共福利体系,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的立法政体,主要由在两战期间上台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主导。
六、花椒历史起源?
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诗经》是收载西周时期的民间诗歌,说明中国人民于二千多至三千年前已经利用花椒了。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用的。花椒的利用历史悠久,最早是做香料用。
七、新加坡历史起源?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八、中医历史起源?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
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
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高明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
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
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
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
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
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
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中医常用的几个称谓: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
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
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
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
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
横扫天下文章,搏击杏林笔墨,各处可见有关中医起源的文字。是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龙人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自生至今,岂止上下五前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大理说,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医药卫生事业,小理说,可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医药卫生知识,茶余饭后消遣。
本文仅仅是我个人的思虑和观点,无权代表别人的看法,因此,我也是抱着和大家分享的心情来谈谈我的想法。首先,我们注意这个标题,会发现它有两个关键的字眼――中医和起源。
不错,这两个字眼很关键、很重要,我们就先从这两个字眼的定义入手,由浅入深,逐步透达文章的中心――中医的起源。
什么是中医?首先,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明白,中医是一门医学。那中医是一门什么样子的医学呢,为什么在"医"字的前面加一个"中"字呢?
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我们不难理解,中医学是在指在中国产生,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和诊疗经验与手段的传统医学,它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三大部分。
中国传统医学包括汉族医学、藏医、蒙医、壮医、彝医等等,我们习惯上称的中医多是指汉族的传统医学。这就是中医的概念,看起来并不是很复杂,很深奥,但实际上,中医包容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是博大而精深!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简单的涉及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的诊疗手段了。
其中,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辨证论治。中医的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法和内外用药物、针灸、刮痧、推拿、拔罐等治法。
中医大夫就是应用这些理论方法、通过这些临床技术实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使命的。"起源",这个词语比较好理解,就是作源头解,指什么的来历。
不过,要注意了,这里不是要找出医学的源头,也不是要找出中国的医学的源头,准确的说,我们在这里是要弄清楚中国传统医学的由来。
综合上面所说的,也就是要我们搞明白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临床诊疗经验和手段是从那里来的。
前面的一些文字,只是简单的解释了概念,分析了涵义,目的在于方便我们进入主题――剖析中医的起源。在历史上,关于中医的起源,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和争论,以下是几种主流观点,我们逐一谈说。
第一种观点:医源于巫。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许多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联系非常紧密,希望自己能控制这些自然现象。
但是,当时的人类思维和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根本没有办法客观认识和掌控日月、雷电、疾病等现象,于是就将这些现象神化,内心升起崇拜之念,并寄予崇拜之心和一些"迷信活动",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状况。
这就是最早的宗教迷信、鬼神观念。同时,这个历史阶段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工,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剥削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专管祭祀和祈祷的巫。
巫代表显贵们的利益做事,他们往往具有一些医学知识,常常承担着治病的职能。当人们要求巫给自己治疗疾病或者解除痛苦时,巫或者施行巫术,或者用医药技术,或者医巫并用。
这样以来,有人就会认为,医学源于巫术。
其实,这种医源于巫的说法是不很客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医先于巫。我们所说的医学是对人而言的,不是对狗啊猫啊而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类就没有现在我们所称的所谓的医学。
接下来,医学是人们用来诊疗疾病的,人类自起以来,生活在茫茫混沌世界,生老病死无时不缠身扰神,人们希望解脱这种烦恼的缠绕,于是就萌生了改变不良身体状况的愿望和要求,这就是医学产生的源头。
综前所说,也即是,有了人类也就有了医。当然,在当时,这个"医"不一定就形成一个体系了,不一定已经成为一个学科了,但是它肯定是存在的,因为,人类疾苦自生俱来,除疾安乐之心也自身俱来。
而巫,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因此,医不可能源于巫。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巫的活动为当时的人们解除苦痛是有很大贡献的,对于医学的传播和之后的进步是有相当大积极影响的。
我们,不能因为巫具有医的部分职能而断言医源于巫,也不能因巫有神鬼成分而抛之下十八层地狱。
其二,巫寡众多。巫毕竟是那么的一很小的部分,是代表显贵们的利益做事情的,他们那些简单而粗陋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广众疾苦的需要,巫的主要职责是专伺祈祷和祭祀而不是救死扶伤,这些零散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医疗活动,不能构成系统的医学体系。
巫只是茫茫人间的极少数人,如果说,医源于巫,那我们不免犯了个人主义观念的失误(说错误吧,好象有些严重,本来文字只是符号,代表一下就是了)。
第二种观点:医源于圣。
相传神农尝百草而写《本草经》,这是千古流传的医史佳话。相信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读过一些医学著作,比如黄帝的《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这些都是大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我们后来者往往尊称神农、黄帝、张仲景、李时珍等为圣人。
那么,我们能不能就说,医源于圣人呢?我能肯定的表示:医源于圣是错误的。为什么?圣人可数凡人多。圣人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人,如果强把医源于圣的桂冠冕在这极少的一部分人身上,那我们就太夸大了,把原始人类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医学知识仅仅归结为少数几个圣人的创造,甚至把圣人神化,那就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违背了。
我们从小学历史,史书告诉我们,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不是少数几个所谓的英雄创造的。认为医源于圣人,是个人英雄主义。
其实,不管是在册的圣人也好,还是莫可名的医学先辈也好,他们确实为中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写下了划时代的医学篇章。
我们可以抱着感恩和崇敬的心表示我们的感激和崇拜,可以夸张些说他们创造了医学。但作为中医学史的研究的话,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医源于圣。
试想,没有广大而广大的群众提供疾病,何来医,更何来医学?
第三种观点:医源于动物的本能。
很多的动物在受到伤害之后呢,会有自己为自己疗伤的本能行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容易见到。现在我们的生产水平提高了,看看我们自己家的宠物就知道,在大中城市里,相当多的家庭里面都养有宠物。
它们身上如果有虱子的话,它们就会用爪子在身上抓,甚至捉拿虱子,这是它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还发现非洲熊会食菖蒲治病,我国古代也观察到虎中毒箭后食青泥自救的行为。
这些都和人类的原始医疗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就说,医源于动物的本能。我要说的是: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我们在前面讲到了,有了人才有医,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医源于动物的本能是错误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与其想说医源于动物的本能还不如说医源于人的本能。这种观点忽略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活动,而动物不能。
人类能把这些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可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药物和工具,并将这些方法、药物、工具用在治疗疾病上,从而完成医学上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医源于动物的本能的说法是错误的。
当然,动物的这些本能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本能活动,从中得到启示,再把这些所见所得融会贯通,应用到医药卫生实践。
就这层意思上讲,我们可以说中医可以得益于动物的本能,但是,不能说中医源于动物的本能。
上述的几种起源论都是不正确的,那中医的起源究竟是如何的呢?现在比较正统的观点是:中医药的起源是出之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特别是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
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可谓是极端匮乏的,他们的居住饮食都相当粗糙,常因误食一些有毒的植物而产生呕吐、腹泻、昏迷等中毒反应,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为了保护自己,人类就分析并总结哪些东西能使自己生病,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一些辨别食物和毒物的知识,同时,也发现食用一些植物之后可以缓解或者解除疾病的痛苦。
于是,当他们再次发生类似的疾病时,便会本能地服食某些植物,又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后,这种有意识的经验就被留存下来并被加以发展和提高;这是植物药知识的产生。
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以后,人们对植物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生活之中,更加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植物治病。继植物药之后,人类又通过生产、生活实践获得了动物药的知识、矿物药的知识。
中医就是人们这样在反复的生产、生活实践特别是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我们从教科书里知道,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文明和历史,生活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
顺理成章的,我们可以得晓,医药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医学是人类实践特别是与疾病做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
九、江门历史起源?
历史起源:
江门,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明时期,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
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十、鞭炮起源历史?
烟花是中国唐朝时的道士李畋发明的。《唐史》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后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并逐步把制造爆竹的工艺传给乡邻。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