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家围屋 与国外建筑比较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24 00:00   点击:27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的该类型建筑,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

土楼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陈元光戍兵漳州,58姓落户闽南。闽南许多圆形山头,至今还遗留古代兵寨的遗迹。圆形的山头自然不宜筑方形山寨,因此山寨遗迹多呈圆形。这些圆形山寨便是圆土楼的原型。最初的圆形兵寨只有一层,后来逐渐演变为民居,为了节省耕地,便向高发展,成为多层圆土楼。客家系由中原迁移到闽南,带来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因防卫需要,建立厚土墙,这便是最初最初是五凤楼和方土楼的来源。由于圆形的土楼,可以用同样长度的外墙,包围着最大的公共庭院,在高层了望点的视野,比方楼宽阔,因此也被客家人纷纷采用。

1971年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四第三册中,介绍了“最特别的中国民居”--福建省的客家民居[5][6]。

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人的考察组来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出版专著[7]、举办展览。他报告:“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8]。神秘的福建土楼于是为外界公众所悉知。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土楼为图案的“福建民居”特种邮票。

1999年美国盖蒂保护所付所长 内维尔・阿格纽(Neville Agnew)到福建南靖考察福建土楼。他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民间建筑”[9]。

2002年1月31日,中国国务院文化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申报,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1689 “福建土楼”。

2008年7月6日 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