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山西面塑作文?
山西面塑是三晋大地上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也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山西面塑俗称“面人”“花馍”“面羊”“面锁”等,地域分布不同,叫法各不相同。这项手工艺术由来已久,它始终与人民的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紧密联系,广泛用于节日、婚嫁、寿诞、丧葬、上梁、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祭祀或庆娱活动。2008年,山西面人、面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史料记载也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 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戏曲”人物、“孩儿鸟兽”、“飞燕形状”等,可谓“奇巧百端”。山西面塑的制作群体历来主要是家庭妇女,她们母女口授身传,一代又一代,将传统的面塑手工艺不断传承下来。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华夏民族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各地风俗人情的不同,各地的面塑文化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山西面塑整体而言,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朴实粗狂,富有雅拙的美感,有着鲜明的历史和地方特色。晋北的面塑造型简练大方,色彩偏素色,风格粗狂流畅,但不失细腻的一面。在晋北的面塑中必不可缺的点缀品是红枣,白面为底,红枣点缀,既寓意丰富又富有美感。过年时会有供奉天地和灶王爷的礼馍、枣山。晋南面塑发展相对繁荣,面塑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制作精美,作品立体感强,设计别致。绛州的“走兽花馍”色彩丰富,设计别致,活灵活现;霍州的“羊羔儿馍”饱含当地文化内涵;襄汾的油炸面塑做法独特,风俗特色鲜明。
面塑的制作过程各地略有不同,但整体差异不大。制作的面粉要选取生长周期长的小麦,在前一天晚上和面发酵,然后第二天早上开始起面、揉面。面塑制作工序有捏、扎、剪、卷、撕、包等步骤,不同的面塑制作有不同的工序。用小梳子做图案的花纹,剪子剪眉眼、分离肢体,小木棍连接肢体,黑豆做动物眼睛,线穗做动物胡须等。给面塑上色,一般是蒸出来之后用毛笔画,也有的地方直接在和面时将颜料揉进面团里。颜料的成分都是化工原料,观赏性越强,食用性越弱。
如今我们看到的面塑,大多分布在霍州、忻州、新绛这些被重视和发展的地区,山西的其他地方也有着带有当地鲜明特色的面塑文化,但是由于没有被发掘和保护,这些面塑文化随时都可能被遗忘。因而唤醒民俗意识,保护山西的面塑文化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走访了山西晋南新绛县、洪洞县,晋中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晋北大同市新荣区、左云县,通过山西不同地域、各地面塑文化发展不同水平的调查,了解山西面塑的整体发展现状。
二、山西省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1、蒲剧
蒲剧因兴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运城永济),故称蒲州梆子、“乱弹”等,流布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其特点是“满口疾呼很奔放,河曲野啸起回浪,生旦净丑有区别,悲壮激越音流畅”。在蒲剧艺术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目和演员,如临猗人郭宝臣(1856—1918),世人赞其“声满天地”“无字不响”,有“慷慨悲壮之雄风”。
2、晋剧
晋剧产生并活跃于山西中部地区,人称“中路梆子”,也称“山西梆子”。晋剧是蒲剧北上后吸收了中部地区祁太秧歌和汾孝干板秧歌等艺术形式的腔调和打击乐等表演元素而形成的,在语音、唱腔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变成了既高亢激越又清新委婉的风格。清中后期,晋商的发展壮大使晋剧沿着商路向外发展,在蒙冀陕甘宁青等地均有广泛的传播。
3、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因形成和主要活动于山西北部地区而得名,省内称“北路戏”或“上路调”。早期的北路梆子和晋剧一样,是蒲剧北上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融合起来发展形成的新剧种,舒展刚健的风格是其特色。北路梆子形成时间约在明末,流布于晋北、内蒙古以及河北张家口、蔚县等地。清咸丰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是北路梆子的鼎盛时期,班社众多,名家辈出。
4、民间社火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5、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十八般武艺引人入胜,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三、五台山是云冈石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五台山和云冈石窟都是5A风景区,不是非物质遗产。云冈石窟是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又称“五台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