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代表性传承人 八马茶业王文礼会做茶吗?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6-23 18:26   点击:1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代表性传承人 八马茶业王文礼会做茶吗?

不要被这些偷换概念的商人所蒙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是工艺是非遗,而掌握此工艺的人和非遗认证无关,也就是说所有的茶农,只要是会制作乌龙茶,铁观音茶的都是传承人,代表性不代表性是自己封的,自拍项目而已,王文礼会不会做茶不重要,因为他根本不能代表什么;

自己不会去做茶,但肯定懂茶的

二、功夫茶是什么?

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引自百度百科

工夫茶是一种喝茶方式,广泛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在这里喝功夫茶已经成为了当地人们一种生活习惯,具有独特的本地特色和民族特点,外地人来到潮汕地区一定要品尝。这里的功夫茶喝功夫茶也成为当地人接待客人,一种基本礼仪。

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居民家里,都可以看到功夫茶的身影,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从功夫茶中可以体会到潮汕地区人们的热情和激情,功夫茶也成为潮汕地区的文化符号,人们提起工夫茶就会想到潮汕地区。

功夫茶现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夫茶至今为止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茶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时期,人们已经有了饮用功夫茶的习俗,宋朝时期更是开发出多种多样的饮用方式,在功夫茶的泡制过程当中极具观赏性,可以说是在欣赏一部斥巨资打造的影视作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分享个人大武汉生活日常

三、中国茶叶有哪些

1、龙井茶

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有西湖龙井、梅坞龙井、狮峰龙井,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狮峰龙井最佳。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2、铁观音

产于闽南安溪县。外形头似蜻蜓,尾似蝌蚪,颜色砂绿起霜,质地重如铁,美如观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带有独特的观音韵。素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以西坪松林头魏荫铁观音发源地所产最佳,为乌龙茶之上品。

3、武夷岩茶

产于闽北武夷山。九十九岩,岩岩有一茶,一茶一名,独特采制,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肉桂等名枞。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呈钉状,色砂绿蜜黄,鲜润光泽,泛宝色。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高爽,具独特的岩韵。

4、碧螺春

康熙所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卷曲呈螺,银毫遍布,香浓芬芳,滋味醇厚,汤色嫩绿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5、黄山毛峰

产于安微黄山桃花溪。宋代贡茶。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6、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茸毛披盖,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玉;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爽甜。冲泡时,芽头在玻璃杯中直挺竖立,状似群笋出土,又如尖刀直立,能三起三落,继而徐徐下沉杯底,极为美观。

7、六安瓜片

产于安微六安地区齐灵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均匀,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依采制季节,可分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称瓜片;梅雨季节采制的称梅片, 品质最差。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9、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三绿三黄是都匀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带黄。诗云: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10、祁门红茶

产于安微省祁门县。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黑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 永,叶底嫩软红亮。

四、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有哪些茶的种类?

1、绿茶

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自茶叶正式作为饮料后,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当时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把野生茶树上的芽叶采回后,稍微轻揉,晒干后即为饮用。

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绿茶制法开始。唐时开始出现“蒸青团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团茶又发展为蒸青散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

2、黄茶

关于黄茶起源,据史料推测,它在公元七世纪就已有生产了。但当时黄茶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黄茶,它是由一种自然发黄的黄芽茶树品种的芽叶制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3、黑茶

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安化黑毛茶创制于公元16世纪末期,制造上经杀青、揉捻后再渥堆,而后再烘干;云南普洱熟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再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等工艺程序,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复杂,当于黄茶之后。

4、红茶

“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多能鄙事》一书(15-16世纪间),陈椽《茶业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

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1607年荷兰东印度海船首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故可结: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时间是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5、白茶

“白茶”一词,有多重含义。现在我们所说白茶一般是指微发酵茶,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加工工艺,不揉不炒,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茶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起于唐代。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将其传播世界,造福人类。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

根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可知,在我国商末周初时期,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尔雅》中记载,“,苦茶”。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茶叶的运输和茶叶文化的交流。上古无茶字,以“荼”字代茶字。自唐代,将“荼”字减去一笔,写成“茶”字,自此便有了专用的茶字。

唐代开元年间,倡导饮茶,饮茶的风俗开始由南方向北方发展。公元758年左右,陆羽《茶经》问世,成为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茶区的扩大,种茶制茶、点茶的技艺精进,出现一批茶学专著,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明代,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茶类有了很大发展,在绿茶基础上,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及花茶等茶类相继创造出来。

近代茶叶发展

清朝,随着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康熙二十三年间,清朝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