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6-15 17:02   点击:1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确实不容易啊

二、如何延续厚重的民族文化——河南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

在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笔者对偃师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让人有喜有忧。偃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56个项目,其中“河洛大鼓”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偃师银条的种植与烹饪”、“薛氏石刻”、“宋氏通背拳”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大王的传说”、“洛神的传说”、“玄奘信俗”、“牛心山信俗”、“二鬼扳跌”、“东蔡庄高抬故事”、“糖塑艺术”等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容乐观,虽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传承人每年有一定的补助经费,省、市级公布的非遗项目名录却没有具体的保护政策,传承人锐减的问题更为严重,笔者和周边县、区的非遗保护单位同志曾经在一起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同样困扰着他们。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偃师市在今后的时间里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观察:河洛大鼓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河洛大鼓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几乎遍及整个河洛地区,那个时候河洛大鼓普及性非常强,现在的老人谈到河洛大鼓,都会饶有兴趣的品味儿时的情景,以......(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三、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四、传统手工艺品为啥没人买

简单地说,这类遗产中的大多数并非仅靠传承人和技艺的传承就可以存在;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而生存。没有了市场和消费者,产品的文化内涵就被抽空,即使传承人和技艺仍然存在,也只能算是一种“文化木乃伊”了。因此,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便成为非遗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广州的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和广绣(即所谓“三雕一彩一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这些技艺的保护当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每项技艺似乎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原材料问题、技艺失传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普遍面临的困境,就是产业的萎缩。产品利润菲薄而成本高企使得企业生存艰难,愿意从业者寥寥。许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如拨款保护传承人、减免税收扶持企业、提供政策优惠以及产品创新等等。这些方案不是没有效果,但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传统手工艺就没有自身造血和再生功能,只能维持一种类似植物人那样靠不断输液才能生存的状态。是没有市场吗?从表面看来,传统手工艺品并非完全没有市场,许多地方的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市场还是挺红火的,一些大师名家作品也成为了收藏品,但这类市场的发育形态并不健康。高端产品通常只有少数大师、名家作品才有市场,大部分市场则被廉价倾销的低端产品,特别是机械仿制品充斥。一件制作精美、成本高昂的广绣织品之类工艺品售价数万可算货真价实,但除了名家作品则往往有价无市,少人问津。大部分消费者满足于购买廉价制品作为一种简单的猎奇式民俗符号消费。这样的市场对传统手工艺只能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破坏作用。是不是手工艺品本身不可能成为高档消费品?当然不是。那种认为手工艺产品比机械制造产品粗糙稚劣的观念是工业文明初期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要越来越侧重于符号意义,欧洲奢侈品消费的兴起就是符号消费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在欧洲奢侈品的符号意义中,依靠学习积累、个性天分和大量劳作时间形成的手工艺特征具有重要地位,“手工制作”几乎就是奢侈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不能像欧洲奢侈品那样形成高品位符号消费市场?显然不是购买力问题。关键是我国的手工艺在当代失去了传统文化语境的多层次蕴涵,只剩下作为旧民俗象征的简单意义。假如蝙蝠图案只是因“福”字的谐音而表达祝福之意,那么这个图案是模具压制还是手工雕刻的能有多少区别呢?说到底,传统手工技艺的复兴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需要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手工劳作的关注与尊崇。只有当公众通过传媒的文化引导、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各种参与和互动的情境而普遍地熟悉了传统手工艺,感受、体验和理解了手工技艺的细微和精妙之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评价体系,才有可能构建传统手工艺品的高层次符号消费品乃至奢侈品消费市场。 这种引导机制应当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功能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遗公约中关于“保护”概念的定义包括了“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的内容,意味着“保护”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复兴工程。传统手工艺市场只有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公共文化建设背景下才可能真正重建起来,传统手工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振兴。(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