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土家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3-28 22:02   点击:1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土家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据了解,原生态的摆手舞由农耕活动变化而来,脚手同边舞动,屈膝下沉,刚劲有力。摆手舞特色浓郁,粗犷有力,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老鹰展翅等动作。每逢佳节,或迎接宾客时,土家人常借歌舞表达喜悦。

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织锦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年;土家族民歌;

二、传承上千年的土家族摆手舞,它真正的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个个都璀璨闪耀,引人入胜。像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民族信仰,土家族的摆手舞等等,节日里人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每一个传统文化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每个文化中也都有它们渊源的历史。今天我们便要着重讲一讲土家族的摆手舞,虽然名字取其摆手,但是其真正是来自对生产涉猎生活的模仿。摆手舞集舞蹈艺术和体育健身于一身,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被列为了中国第1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人们的骄傲。

一、摆手舞的内容摆手舞又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两种,而其中又包括“赶猴子”“雄鹰展翅”“犀牛望山月”等等多种动作,这些动作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土家族人狩猎时的活动表现,而且也能够使人伸展筋骨,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现在土家族人又发挥特有的想象,将复杂繁琐的摆手舞改编成简单易学的新版,更加方便人们学习和传承。

二、摆手舞的起源由于摆手舞已流传千年,很多具体起袭喊源内容已无法考证。但对于摆手舞的起源,民间也流传着很多种说法。一种是说摆手舞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在祭祀先祖时慧仔要跳摆手舞表敬意求福祉,也告诫后代子民不忘祖先的功劳恩德。另一种说法是摆手舞是由白虎舞巴渝舞相结合不断发展而成,因为摆手舞中很多动作都和白虎舞和巴渝舞相似,并且有着很多相同特征。还有一种说法是摆手舞是当初为了振奋战士们的士气而产生的,用摆手唱歌的方式来缓解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征战胜利之后,摆手舞也从民间流传开来。

关于摆手舞前禅汪的起源,人们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大部分说法都是歌颂摆手舞,传承摆手舞,说法众多也证明了摆手舞真的是历史悠久,传承千古。尽管摆手舞是土家族人的特有文化,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去守护它更好的发展。

从根培慧野本上的意义上来说,真正碧渣的文化起源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因为摆手舞中很多的动作配喊都是体现了人们躲避战乱的,也可以看出祖先的艰辛。

摆凯迅耐手舞起源于原始狩猎活动,在摆手舞活动中,摆手者拿上棍,梭镖昌滚,鸟枪等随歌而舞。这些盯春都具有土家族原始狩猎活动的迹象。

起源于对生产涉猎的生活模仿,一种说是起源于祭祀活动,还有的说是为了振奋战士的士气。

三、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 湖南文化 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另一类是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它的形式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

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少数民族遗存的土著巫傩文化遗产和秦汉以后本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形成的汉文化遗产两大部分构成。其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绝技与民间知识、民俗等。

(一)、民间文学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苗族古老话、苗族歌谣、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挖土锣鼓歌、苏仙传说、刘海砍樵传说、嘉山孟姜女的传说、桃花源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谚缓悔语、谜语、民间小调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源,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反映了湖南人崇尚正义、热爱自由、追求平等的朴素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审美观,表达了湖南人世代祈求幸福、平安、财富和健康的美好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人们形成了淳朴、友善、热情的民风。这些民间口头文学表述形象生动,且多带有一些传奇与幻想的浪漫色彩。其中苗族古老话是湘西苗族著名的长篇古歌,也是苗族特有的口碑文献。

其形成历史悠久,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苗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内容。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句的韵文体句式,通过历代苗老司(苗巫师)的口碑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充分证明了苗族是一个古老而有极大创造力的民族。古歌篇幅巨大、内容浩瀚、形式独特,对研究苗族古代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以及苗族生存哲学等方面的发展演变都有重要的价值。

土家族梯玛神歌是由土家族巫师“梯玛”在祭祀活动中传唱的祭祀古歌,也是一部土家族珍贵的民族史诗。它不仅有大量的祭祀内容,还传唱开天辟地、人类来源、民族迁徙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内容极其丰富。在表现形式上独特多样,有讲有吟、有歌有舞,还有各种服装、道具、法器的配合使用,形成诗蚂敏、歌、舞、乐相结合的庞大艺术载体。

(二)、民间音乐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扰物正麻山锣鼓、新化山歌等,还包括土家族和苗族的民歌、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等。其中嘉禾民歌具有代表性。嘉禾民歌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反映妇女婚嫁习俗为主要内容。

其旋律优美,地域风格鲜明,调式、调性变化巧妙,曲式结构灵活多样。节拍交替自由而自然,有一套完整的演唱形式,无论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汉族民歌中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特别是研究女性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的民歌。

(三)、民间舞蹈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江华瑶族长鼓舞、南县地花鼓、张家界高花灯等,还包括生活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

其中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土家族毛古斯舞是最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

江华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动作屈膝、稳健有力。在整个长鼓舞动作之中,不论是高桩、矮桩,还是行进、跳跃,动作都必须在两膝弯曲的情况下进行。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宝贵的艺术遗产,是瑶族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