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半岛地方戏曲剧种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07 03:59   点击:2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山东半岛地方戏曲剧种

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

柳腔,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 2008年6月7日,柳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17。

柳腔的传承价值

柳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柳腔起源于民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贫苦的旧时代,它是即墨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它的产生体现出即墨地区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也为中国的戏曲历史增添了闪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柳腔艺术全面提高和拓展,不仅能演出传统剧目,还能演出现代剧目,而且还能演出武戏。其传播地域也不断扩大,不仅在胶东半岛,而且还到了河北、江苏、东北地区,为更广泛的观众所了解和喜欢。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

1.吕剧,又名化妆扬琴、琴戏、迷戏,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形成于山东广饶、博兴一带,分布在山东大部主要是山东北部,此外,苏北和东北地区也有吕剧的分布。

莱芜梆子,流行于山东中部莱芜、泰安、肥2.城、章丘等一带,又名“莱芜讴”。莱芜梆子包括梆子与微调两类声腔。清中期以后,徽班流入泰安一带;随后梆子腔亦流至汶上一带,并逐渐与徽调合流,同台演唱,后梆子与当地语音结合,有相当发展,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剧种遂称“莱芜梆子”

3.五音戏,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

4.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地方传统戏剧,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

5.柳腔,山东省即墨、平度地方传统戏剧,“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孟姜女的故乡在哪?

孟姜女的故乡在陕西同官。

铜川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兼有神奇、悲壮的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市印台区)人。

孟姜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人物,其人物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扩展资料:

西汉时,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至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

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乡在哪里?有人说在松江,有人说在莱芜。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档案馆一位工作人员又论证说,孟姜女的故乡在宁夏彭阳县。 这位工作人员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应该出于秦代,故事中孟姜女哭倒的是秦长城,而山海关长城是明代长城,因此孟姜女的故事决不应该发生在山海关。而在彭阳县战国秦长城遗址两侧,一直流传着孟姜女的传说与歌谣,因此,孟姜女的家乡应该在宁夏彭阳县。 现存的山海关长城为明代兴建,先秦传说中的主人公孟姜女当然不能“关公战秦琼”,哭倒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山海关长城。但仅凭本县有一段秦长城遗址,遗址附近流传着孟姜女的传说与歌谣,就说孟姜女是彭阳人的老乡,也未免武断了点。秦长城绵延万里,孟姜女的故事历经千年早已家喻户晓。照此推论,中国北方不少地方都该是孟姜女的故乡。 类似孟姜女这样的传说人物,从原型演化到现在的形象,几千年间历经民间夸张与说唱,早已面目全非。考订这些传说人物的身世,至今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无严密的论证和可信的资料佐证。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孟姜女是谁的老乡、谁的亲戚有多重要?近年来,许多工作、生活于基层的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对各地的民俗风情表现出很大的研究热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种研究热情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人们也看到,基层的乡土研究跳不出故乡自恋的情结,其研究成果也常常蜕变为争第一、和古圣先贤拉关系的“吹牛”成果。由于跳不出故乡自恋情结的束缚,许多研究往往先入为主,成了带着论题找论据的寻证活动。 跳出故乡自恋的情结,基层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研究视野将更开阔。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基层的乡土文化“发烧友”没有大型的图书馆作支撑,难以掌握充分、翔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他们从事研究的短板。 中国之大,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虽然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各地都有特殊的风土人情。费孝通先生的一部《江村经济》,并不谈儒论道,着眼于再现大众生活,以小见大,告诉人们一个别样的中国。基层的乡土文化研究者生于斯,长于斯,研究当地民谣、民谚、风物、风俗,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仅仅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个整理,都是不小的贡献。即便是孟姜女的传说,各地都有许多民谣、风俗,将这些东西整理归类,也是蔚为大观。与其为家乡争长论短,还不如做点田野调查式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别样的家乡。

有的说是山东淄博,有的说是湖南澧州(现津市嘉山)。一九八一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再次记载了孟姜女是湖南嘉山人一说,一九九三年四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路过津市,书写了“孟姜女故里,车武子家乡”的条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民间文艺学家杜平先生和巫瑞书教授都留下了“嘉山孟姜女”传说的研究成果,湖南作家谭兴烈公开发表了大戏《嘉山孟姜女》,认同了孟姜女是澧州人一说,孟姜女的传说在湖南已逐渐地方化,“嘉山孟姜女”已进入具有楚文化传统的民俗活动,作为民间传说一个历史的系统,她在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上是不会孤立的,而是民族文化锁链上的一个环节,是架通历史和文学的桥梁。

山东省长清县

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嘉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