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布了几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涉及民间文学类12项,传统音乐类19项,传统舞蹈类13项,传统戏剧类9项,曲艺类1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27项,传统美术类17项,传统技艺类46项,民俗类24项等。
另外,在本次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则涉及民间文学类9项,传统音乐类8项,传统舞蹈类9项,传统戏剧类14项,曲艺类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3项,传统美术类22项,传统技艺类36项,传统医药类11项,民俗类16项。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发现,在前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技艺类(共计287项)、传统音乐类(共计189项)、民俗类(共计183项)总数分别名列前三,传统医药类最少,仅为23项。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河北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河间歌诗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
2、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上走马镇是交通要镇,各路客人在茶馆客栈歇脚,为了消除旅途疲乏,大家常在茶馆摆起龙门阵,交流旅途的见闻和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语言朴实,通俗上口,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3、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耿村民间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地方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伍家沟民间故事是伍家沟的传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又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自成脉络形成的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
扬善弃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人,推崇智慧,重视技艺,总体上是积极向善的,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堡坪乡民间故事,融合了荆楚文化与巴蜀文文化,原生态作品多,有鲜明本地特色。下堡坪乡民间故事流传在乡村田野,是三峡地区传统民间文学的缩影,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三、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我国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我国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京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苗族古歌古词神话大多在鼓社祭、婚丧活动、亲友聚会和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中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酒席是演唱古歌的重要场合。苗族的古歌古词神话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今天,这些古歌古词神话还在民间流传唱诵。
2、《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
明清以降至于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流布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3、《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 (又分圆器和方器) 、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作为上品茶具,其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由是紫砂器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契合,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
5、《杨柳青木版年画》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成为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杨 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天津地区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