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跟团去额济纳旅游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06 06:07   点击:2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跟团去额济纳旅游

我觉得还是跟团去额济纳旅游比较好啦。建议楼主去看看逸行旅游网上有一条额济纳、巴丹吉林寻梦9日之旅这条路线,这条路线还可以。虽然自助游很自由无束,但是跟团去额济纳旅游还是很有方便的。额济纳,位于内蒙古西北角,靠近中蒙边境。有世界第三大胡杨林区。道先说安全问题,跟团走就比自己去安全系数高多了。再说就点,额济纳最美的景色都在秋天,那里最近应该有胡杨节,遍地胡杨林叶子变黄,是《英雄》拍摄的外景地。当地会举办胡杨节也是在十月,是额济纳最热闹的时节。如果没有导游还着,可能会错过这一景点盛会哦。跟团去额济纳旅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住宿方面有现成的安排。如果上次我去的时候没有跟团,根本就不知道,居延海,策克口岸,神树这些景点,而且也看不到居延海的日出了。在那里可以看到货真价实的蒙古包,还有烤鱼卖,味道不错。

额济纳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西、西南、北三面环山,属内陆干燥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 额济纳旗的沙漠绿洲,年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低温-36.4℃,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高温42.5℃,年日均气温8.6℃。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

9、10月,天高气爽,少风沙,宜进入沙漠腹地。10月上旬至中旬,胡杨叶子黄得最亮丽。

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3月中旬 ~ 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

当然是自助游好,比较灵活。不过必须注意安全!

那里有很多僻静的地方,还是跟团吧。

额济纳河的谁来拯救额济纳绿洲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进入额济纳的水量从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每年3亿立方米左右,下游河道断流时间从100天延长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草场退化、沙化。根据卫星影像资料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绿洲面积从690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328平方公里,天然林大幅度减少,特别是胡杨这一世界珍稀树种,从20世纪50年代的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4万亩。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年平均增长23.1平方公里。1961年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先后干涸,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额济纳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2000年1―4月,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8次沙尘暴天气,沙尘危及西北、华北、东北乃至华东等地,危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强沙尘暴从何处而起,沙尘源在哪里?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2000年5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沙起额济纳》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人们对居延地区生态恶化及其对外的影响感到震惊。国务院指示水利部门治理黑河,实施分水方案以拯救居延绿洲。水利部着手实施”97“分水方案,2000年下泄水头到达额济纳旗。黑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跨省区调水成功。2001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在《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的基础上,编制出《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于2001年7月呈报给国务院,同年8月3日,国务院即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2002年4月20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召开黑河工程项目审查会,根据《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提出了《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得到了水利部的批。

在边陲,现在虽无战事,但如今的额济纳,却面临着与七百前黑城相同的境地,黑水上、中游流域有无数条无形的截水坝,这些截水坝是由无节制用水、水资源浪费所构筑的,这些无形的堤坝甚至比冯胜构筑的拦水坝更可怕,更具有毁灭性。 抢救额济纳绿洲,遏止生态环境恶化,更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稳固。2002年7月和9月黑河水量在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黑河两次分水,流入额济纳绿洲有3亿多立方米水,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流入了4000多万立方米水,水面已扩展到23.5平方公里,随着黑河分水工程的实施,上游来水量的增多,干旱多年的额济纳绿洲得到了有效的灌溉,部分濒临死亡的胡杨、怪柳重新焕发出生机,消失多年的甘草、苦豆子和芦苇等植物又开始复苏,草场植被覆盖席和植物种类明显增加。

额济纳绿洲,又称居延绿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由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进入内蒙古境内后称额济纳河)河水浇灌而成,总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比3个台湾省的面积还大些。历史上,这里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汉代曾在此驻兵屯垦,开辟了大面积农田,使之一度拥有“居延大粮仓”的美称。西夏在汉代城廓遗址上建起了著名的黑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13世纪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甘州城前往元大都拜见忽必烈时途经此地,看到的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直到20世纪40年代,额济纳河末端的居延海(湖)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1936年夏天,著名记者范长江千里迢迢来到额济纳采访蒙古王府。他在《忆西蒙》一文中写道,谁也料想不到,额济纳有这样多的森林。额济纳河清澈见底,河岸有高大的沙山,有树木,有深草,骆驼和羊群自然地羼来羼去,看不见人在照料。这里的梧桐(胡杨)林,完全在原始状态中,生长的疏密,完全没有人工支配,道路是没有开辟的,只是随着森林里的人迹和兽迹走。在梧桐稠密的地方,日光透不到地上来,四望都是阴森。森林有些巨藤式的树枝,穿错在阴暗的林间,有些像巨蟒……“这是南美亚玛逊河的上游,这是未开发的非洲刚果腹地。”

然而60多年后的今天,范长江笔下清澈见底的额济纳河已经彻底干涸,茂密无比的森林正一片片地干枯死亡。据林业部门的统计数字,仅最近10余年间,额济纳绿洲就有80万棵胡杨、江柳等天然树木因干旱风沙而消失,5000多万亩草场沙化,其中75%已变成无法利用的荒滩沙地,一批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3年以来,每年春季由此腾起的被称为“环境杀手”的沙尘暴,黑旋风一般席卷河西走廊后,直逼宁夏平原,然后进入华北乃至华东。由于常年干旱、风沙导致的草场沙化、森林消失、可食性饲草大量减少,使原本林茂粮丰畜旺的千里沃野,如今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额济纳河的干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沿河1500多眼筒井已有1020眼干枯。11.4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5万居民正面临着被恶化了的生态环境逼上绝路的危险。 过去,祁连山脉的冰雪融化之后,经甘肃省境内的黑河,源源不断地下泄到额济纳河及其末端的居延海(湖),河水甘霖般滋润着额济纳绿洲,使得这里生命繁茂。正像史书记载的那样,酒泉以北金塔、鼎新各县之后,中有一段荒瘠地,过此直至居延海,南北长三四百里,皆为肥沃地带,水草丰美,森林畅茂。

然而,由于地处上游的甘肃省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加大,自60年代以来,先后在上游的黑河干流上建起了莺落峡、草滩庄等水利枢纽工程及大大小小十几座水库、塘坝,甚至近几年为开发旅游项目而修建了大型水上公园,使得额济纳河的水源急骤减少。据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每年下泄到额济纳河的水量为12至13亿立方米,到了80年代,减少到不足5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后的第二年,再也没有一滴水下泄了,随之而来的是曾有数百万亩水面的居延海(湖)也彻底干涸了。

没有了水源,自然生态圈遭到了破坏,原本降雨量就少的额济纳地区变得异常干旱,年降雨量不足蒸发量的千分之一。加之西伯利亚气流的常年劲吹,流沙泛起,额济纳河在短短的几年间便成了一条沙沟,沿河两岸的胡杨、红柳等老龄树开始枯死,草原逐年沙化成戈壁荒滩,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北移的耐干旱植物梭梭林,也大面积死亡,沙进人退的局面日趋严重,一遇西伯利亚强气流,沙尘随风而起,“环境杀手”四处狂奔,生命被逼向了死亡的边缘。 拯救额济纳绿洲的呼声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95年7月,由7个部委的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亲临额济纳考察生态环境问题。调研组沿额济纳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站在已经干涸并沙化了的居延海(湖)中心时,纷纷感叹因断绝水源造成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严重后果。之后,调研组又沿额济纳河溯流而上,深入到甘肃省有关地区进行了调研。他们认为,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不采取紧急拯救措施,后果不堪设想。眼下,拯救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水源合理分配,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同年11月,经过对调研材料的认真研究,中科院7名院士联名写出《关于拯救额济纳绿洲的紧急呼吁》,建议尽快组建黑河―额济纳河流域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量,确保每年下泄到额济纳河段水量9.5亿立方米。此后,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对分析沙尘暴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后认为,源起于额济纳地区的沙尘暴与河水量有直接关系。他们在提出的报告中说,额济纳河年有水量8亿立方米是生态保证值,5亿立方米为特强沙尘暴预警值。由此可见,只有解决水源问题,才是额济纳绿洲得以延续的保证,才能扼住沙尘暴这个“环境杀手”。

国务院于2000年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的重大决策,并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实施,分水指标三年完成。从2000年到今年已按计划4次调水进入东居延海。中上游累计向下游输水22.5亿立方米。日前又开始向西居延海调水,保证黑河水沿西河干流向西居延海推进,沿途灌溉林草地,补充地下水。为实现黑河大分水,国家投入23.5亿元用于黑河流域中下游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然而,一晃又是五六年过去了,由于方方面面的复杂原因,上下游的水源问题至今仍然未能解决。

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无国界、地界之分。额济纳绿洲环境遭到破坏,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今年春季以来,远至北京甚至济南等地一次次扬起的沙尘暴,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吗?

今天,当我们站在西部大开发全局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时,应该说更容易统一这样的认识:实施西部开发,需要上下左右各行各业的通力协作。而额济纳绿洲要再度充满绿色和生命,需要的也正是这种通力合作的精神。 生命的较量――额旗额济纳河岸的胡杨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地外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河两岸,分布着我国目前最为壮观的胡杨林,总面积8万多亩,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杨林于一体,拥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每年秋月,当第一场秋霜,大片的胡杨树叶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语言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从河岸高地出发,我向额济纳河床的最低处走去,脚下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棵水草,只有弯弯的刻划在流沙上的波纹线,似乎在告诉每一个走过的人,这里曾经或者数月之前偶有河水流过。额济纳为长流河,历史告诉过我,从冯胜将军因战争需要、强行改道以来至民国年间,除5-6月间断流外,一直有不息的河水慈祥地走过,年均流量仅高达20亿万立方米以上,是她滋润了额济纳的绿洲,是她给额济纳以无穷的活力与生命。现在她却断流了,365天里有200天是阳光照耀下涸竭、干燥的河床。河仍是额济纳河,水仍是祁连山走下的水,生命的清泉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水道。额济纳河的断流,使我不由对额济纳的未来产生担忧,使我不由想起古额济纳河(古弱水)畔一座废弃的黑城(死城)的沧桑历史,如果没有清泉从额济纳河流过,黑城的今天就是额济纳地区的未来。

黑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全称应为黑水城,这座废弃的死城,位于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讷河东岸,在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东南35公里的茫茫戈壁上。在没有风暴、天气睛好的季节,十几里开外,就能远远望见那高耸入云而又苍老衰败的四座相近的著名白塔,在缥缈如纱的浮云里,时隐时现,展示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走近残破的城边,站在覆钵式白塔之下,四周红柳丛生,几株枯死的胡杨树,横倒于地,一端与颓废的墙基一起被流沙掩埋,一端又似在痛苦的挣扎,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大小山丘,像蘑菇一样密布在旧城内外,如刀的风,在沙丘上划下似蛇曲行的沙纹,风吹沙起,发出尖耳的呼啸,打破荒野里的寂寞,又恰如黑城的悲哀哭泣。

这里,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游牧民族冲突的最前沿(当然也是交流的窗口),古往今来,在这广博的地域上战事不断,这块苍老、脆弱而又贫乏的土地,承受了太多的负重与血腥,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破坏。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纵横驰骋数千里,横扫草原,生获酋涂王,降伏匈奴万人;西汉天汉二年(99),李陵被匈奴单于三万骑兵重围,兵败汗山狭谷,尸体遍野,血肉横飞,李陵被迫投敌求生;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发动对夏战争,铁蹄踏平了黑城,从此西夏王朝一蹶不振;……等等,但是她并不有因此而死亡,蒙古人有句谚语,有女人和孩子,草原上就永远有希望,有甘甜的清泉流过,草场就永远不会被烈火烧焦。

但黑城最终死亡了,在元顺帝至正19年(1359)这一时间段死亡了,寿终正寝自然与元末明初的破坏性战争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真正的原因是战争破坏了水利设施,战争破坏了几百年间形成的完美的水系,把丰美的绿洲摧残得满目疮痍。特别是明朝冯胜将军与哈日巴特尔之战,更是值得一提,就是这场战争最终改变了黑城的历史变迁方向。

明洪武五年,冯胜将军率部面对元军坚固的防御工事,久攻不下,不得不命部下,在弱水(黑河下游又称弱水)上构筑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拦水坝,断绝黑城水源,守城官兵饥渴难忍,最终弃城而逃。

现代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段历史,如今旧河坝的遗址依存,沙坝长约千米,宽数百米,坝高二十余米,几百年后,坝上已长满了胡杨树、灌草、成了一座固定的沙丘。这次战争明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也破坏了弱水良好的生态水系与水利设施,使得一大片古绿洲消失在沙漠之中。弱水被堵塞后,河流被迫改道,河水从东北向,改为直流北方,从此创造了额济纳,恰恰相反,失去水源的黑城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被死寂占领,被流沙掩没,终于在沙漠中静静沉睡了近七百年。

水,创造过黑城的文明与辉煌,创造过黑城四周2500多公顷的古绿洲,但由于战争使黑城失去水源,而最终消亡于荒漠。

在边陲,现在虽无战事,但如今的额济纳,却面临着与七百前黑城相同的境地,黑水上、中游流域有无数条无形的截水坝,这些截水坝是由无节制用水、水资源浪费所构筑的,这些无形的堤坝甚至比冯胜构筑的拦水坝更可怕,更具有毁灭性。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公里,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天然水资源总量28.08亿立方米。由于近代黑水上、中游的经济开发、垦区扩大、牲畜数量和人口的迅猛增加,耗水量惊人。在汉代时,中游以上地区人口仅有9万人,而2002年现状人口已高达125万,同时垦区面积从0.4万公顷,扩大为22.3万公顷,中上游工农业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绿洲的生态用水,同时还建造了若干个水库,落后的设施,无节制的用水,使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中游以上地区已消耗黑水流域水资源的94.5%,而下游额济纳等地区用水量仅有5.5%,河水断流时间从每年100天,延长至200天左右,多处泉眼和沼泽地先后消失,地下水下降,水质矿化程度高,水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再加之过度放牧,更加速了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大片胡杨、沙枣、红柳林、草甸草地死亡。在达来布南十公里的地域,有一道令人痛心的风景,十年或二十年前这里曾为一片原始森林,由于水源不足,胡杨树全部枯死,东倒西歪,面目狰狞,阴森恐怖,土地的荒漠化,活生生的把一处森林,变成“怪树林”。

额济纳地区的荒漠化,损伤的并不仅仅是额济纳。

寒流来自西伯利亚,而近年来西北部地区频频暴发的沙尘暴出自何处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权威报告认为,额济纳沙漠地区是造成北京、韩国、日本等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根源之一。

在历次沙尘暴袭击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就造成甘肃、宁夏等地区人员伤亡250多人、牲畜120万头,经济损失5.5亿元,并导致交通与电力线路的中断。

土地的沙漠化并引发频繁的沙尘暴,流沙不断地侵占绿地,日益扩大的戈壁已经推进到距离北京只有240公里的位置。

2002年4月12日的一场来自中国的沙尘暴席卷了韩国,遮天蔽日,汉城人蒙在沙尘中,几乎无法呼吸,同时也波及到了日本。

美国大使馆最近发表了一项题为《沙漠的合并与扩大》的报告,报告称卫星图象显示,中国中北部两个沙漠不断扩大与合并,已成横跨内蒙与甘肃两省的大沙漠,这将进一步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同时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遏制沙漠化进程不仅有利于中国,对全球也有益。

随着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与高度,协调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节约水资源,给下游一定的水源供给,同时额济纳地区要减少牲畜数量,减少过度开垦与放牧,让脆弱的额济纳生态平衡得以缓慢的恢复。

额济纳汉语的意思是有主之河。三百多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时,留恋的就是这里宽广的河流、枝叶茂盛的(蒙古语稀贵土)森林和水草肥美的牧场,而如今则成了导致西北部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没有人不为之惋惜。

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让清泉从额济纳河流过。流过的不仅仅是水,是绿色,是生命,是人类明天的绿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