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同,不同,优点,缺点,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请详细回答,谢谢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21 05:11   点击:143  编辑:admin   手机版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同,不同,优点,缺点,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请详细回答,谢谢

环境不同,一个是水环境,一个是森林环境。湿地以净化水质、缓冲洪水为主。森林以产生氧气、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为主。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什么叫湿地.湿地是地球的肺是吗

湿地:

对于很多人来说,湿地是一个十分生疏得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媒体开始介绍湿地。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成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该词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有一段时间,有人按照日文字译为湿原,经过多数学者推敲比较,一致认为“湿地”一词比较准确。但是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各国和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粗略估计湿地的定义有20多种,也有人说50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就是广义的定义,具体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美国的定义时:“湿地是有水覆盖着土壤的地方,或全年或一年中不同时期(包括生长期)在土壤表面或接近表面处存在着水。”目前我国尚未对湿地下定义,多数学者倾向采用湿地公约的定义。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到热带都有湿地,但迄今没有全球湿地资源的精确数字。

据世界保护检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也有人估计为850km2),占地球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占30%,草本沼泽占30%,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薯林的面积约为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就世界而言,湿地经历着退化、丧失和恢复的过程。

据文献资料,美国湿地丧失了54%,法国丧失了67%,德国丧失了57%。中国丧失的湿地也很多,只是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

中国有多少湿地,目前也只有估计数,国家林业局汇总的数字为6594万km2,但这个数字没有把河流这一重要湿地类型统计进去,显然与湿地公约定义不一致,因此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按统一标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湿地是地球的肾,森林是地球的肺。

草原:

我国有4亿公顷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0%%,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占农田、森林和草原等大绿色植被生态环境的79%%,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发源地。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发生退化、沙化、盐碱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沙尘暴频发,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直接影响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黑土地:

在我国广袤的东北平原北部,大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的松嫩平原上,有一块面积达10.8万平方千米的黑土带,这是目前亚洲惟一的大面积黑土带。这样的黑土带全世界也仅有3处,另两处分别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欧洲的乌克兰。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正是有了这无比肥沃的黑土,这里便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而且也是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

黑土地是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该区年降水450毫米~550毫米,绝大部分集中于暖季,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土壤冻结较深,有季节冻层,母质粘重,透水不良,有时还可形成上层滞水,在这种情况下,暖季草甸草本植物得以顺利发展,在地上、地下都积累了大量有机物。由于黑土地区暖季短而凉爽,冷季长而严寒,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强度不大,大量有机物难以迅速分解,多转化为腐殖质。另外,在黑土的形成过程中,灰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量也很大。由于胡敏酸类腐殖质含量多,粘粒和钙离子含量高,自然植物根系发达,因而相应地形成了良好的团粒状结构,土壤极其肥沃。所以人们常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

近年来,由于不当的人类活动,使黑土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一是长期搞单一的粮食生产,以粮为纲,重农轻林,毁林开荒,在一些山区河谷、沟谷、坡地等水热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另外光热资源符合农作物生产的地区草地被大量开垦,致使林地、草地生态作用被大大削弱;再加上掠夺式经营,重开发轻保护,导致黑土地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二是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使土壤变硬、板结、肥力下降。昔日肥得流油的黑土地,正一天天变成不毛之地。过去,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盖着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厚的黑土层,而现在许多地方的黑土层仅剩二三十厘米,有许多地方已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犹如黑土上长出了黄皮疮,完全失去了生产能力。

黑土地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年~400年的时间,但严重的水土流失却使黑土地每年失掉厚度达0.5厘米~1厘米的表土。真是流失容易,恢复难。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而且从农田冲走的土壤淤积了河道、湖泊、水库,使河床抬高,湖泊、水库容量减小,洪水危害加剧。1998年松嫩洪灾,除松花江、嫩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遭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外,流域中上游地区的严重水土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