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纪念屈原的节日?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4-01 10:52   点击:8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赛龙舟、包粽子都是端午节必备的项目。

三、有关端午节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四、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因为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如果说,端午节这个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节日的主题,不是团圆、相聚和庆贺,更多的是纪念和缅怀。

端午节缅怀屈原,妇孺皆知。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不忍目睹祖国被侵略,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

自此以后,端午节成为纪念和缅怀屈原的节日,挂艾蒿、吃粽子、喝雄黄、赛龙舟、驱五毒,这些节日习俗与屈原无不相关。相传,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其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捞救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之后,为了寄托哀思,五月初五人们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龙舟竞赛。

虽然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就初具雏形,吴越划龙舟划了3000多年,中原挂艾蒿也有3000年了,都比 屈原要早上1000年。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呢?因为是屈原的爱国心。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他保持着一种清白,保持着一种民族气节,“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屈原是端午节留给每个中国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他的诗歌,用他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崇高的人生抱负和人格理想。屈原是一个儒家信念的信奉者,他的价值信念首先在于个体的道德人格与情操的完善。而这种道德人格的完美理想又与历史形态中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屈原的形象是爱国忧民的形象,屈原的情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能有人并没有读过屈原的《离骚》,但这并不影响对屈原身上那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并不影响对他的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爱国主义似乎是无形的,但同时爱国主义又是最充满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贯穿华夏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息,抗争延续,原动力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爱国,是端午节的灵魂――即使几千年后的今天,这种意义仍然高居无可比拟的绝对地位。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生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民族的根基,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应该有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我们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端午之魂。

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这些勇敢的志士身上凝聚着爱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传统美德。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追溯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纪念和传承的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爱国情怀。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始终怀抱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决心。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更重要的是传承蕴藏在节日文化中的爱国精神。

五、关于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关于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他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的鱼虾吃掉,于是纷纷划着小舟前去打捞。一位老医师却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江里。他说,这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以免伤害了屈原的身体。看到老医师这么做,百姓们也纷纷将米粮投入到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米粮,就不会再伤害掉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些做法就慢慢的变成了今天端午节的赛龙舟、喝雄黄酒和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