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满是第几个节气?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几个名称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又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了。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由来:相传唐高宗年间,黄河下游爆发了一次洪水,年轻人谷雨将村民转移到城墙上,还顺带救起了一朵牡丹花,并将其种在百花园中悉心照料。
为了报恩的牡丹花仙丹凤化为人形,救治谷雨重病的母亲,不料丹凤却被秃鹰抓走,被迫用血酿酒。得知此事的谷雨赶到秃鹰的山洞救出了丹凤,自己却不幸牺牲。
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命名为谷雨,这就是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海边的渔民,会在这天开始铺网捕鱼,骑着谷雨上网场说的就是他们,而田间的农夫则播种插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文献《淮南子・天文训》。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平气法”用立杆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
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平气法”是时间平均法,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
中国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古人与大自然的一次握手。它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古人以黄河流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三、二十四节气中为什么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
按照民俗解释,之所以没有大满是因为秋收时节,节气特点比较分明,不适合用大小相同的名字命名,而且小满这个节气名称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理念,小满也就寓意着,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符合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而“太满”“大满”都是被忌讳的词语。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大约在每年的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意味着天气开始逐渐炎热,此时的人们,开始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为秋收开始做准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古人在命名“小满”时,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之情,此时,麦子由青转黄,马上就可以收获,这种将熟而未熟的状态,用小满来形容可以说是非常合适。
但是,细心的人却发现,二十四节气中,很多节气是相对的,小暑对应大暑,小雪对应大雪,小寒对应大寒,只是唯独小满之后就是芒种,却没有“大满”。
对此,民俗学专家王娟做出了解释,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极冷和极热的时间段,由于冷、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时间上相当于了两个节气,而人们此时也正在猫冬、避暑,没有任何特殊活动,所以就分成了两个相连的节气,但是春种、秋收时期,农事繁忙事情很多,而且节气本身的特点也比较分明,所以不适合用两个大小相连节气名称。
在《说文解字》中也指出,“满,盈溢也。”古语有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所以,古人认为,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这其实也代表了我们老祖宗的一种智慧。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节气,小满者,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正如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讲究的中庸之道,凡事切忌“太满”“大满”,所以一直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的说法。
古时候,在小满这一天,民间还会祭祀车神与蚕神,即使在有些农村,还保留着在小满时节祭祀车神的古老习俗,这里的“车”指的是水车,传说,“车神”是一条小白龙,人们在车基上摆好鱼肉、香烛等祭品,“祭品”中还必须有一杯白水,在祭拜时将水倒入田中,寓意着水源涌旺。
传说还记载,小满是蚕神的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当时的蚕丝得来十分不易,只能靠人们养蚕结茧抽丝而得,但蚕对气温、湿度、食物的要求很高,所以很难养活,正是由于蚕的饲养困难,所以人们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养蚕能获得好收成,人们会在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小满就是有小小的收获,大满也就说是有大收获。这个要等到入秋或者是秋天才有,在以前的农耕文化当中没有这样的解释。所以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就没有大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