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蒸枣花。这句是流行在北方地区的一个民间俗语,也是北方地区的一个传统民俗。
在北方地区,每年到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发面蒸枣花,并且,会蒸出各式各样的枣花馍来。
那么,北方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蒸枣花呢?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水患、兵患严重以及蝗灾频仍,中原、山东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中原地区的许多土地都已经基本荒芜。当了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原、山东地区的许多官吏纷纷向明政府禀报各地荒凉之情形。据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卷十中称:“(中原、山东地区)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我们都知道税收对于维持地方乃至中央政府的正常运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一个地方没有税收,地方政府就无法正常运作下去了,而一旦一个地方的政府无法正常运作,那么,就会累及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一些大臣建议明朝政府实行移民屯田政策,将人口众多的山西、河北居民中的一部分迁往中原、山东地区。明朝政府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潮开始了。
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明朝政府采取的移民政策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就遭到了山西、河北地区老百姓的反对和抵触,无论山西、河北明朝地方政府如何动员,如何许愿,山西和河北地区的老百姓就是不答应迁移。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便使用了“诳山计”,故意散布出谎言说:在山西只有洪洞县的老百姓可以留在山西当地,山西其余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迁往中原地区;在河北只有枣强的老百姓可以留在河北当地,河北其余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迁往山东地区。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听信了谣言,为了躲避迁移,山西、河北其他地区的人们纷纷逃往洪洞县和枣强县避难,不长时间,洪洞、枣强两县的人口骤增,朝廷发现时机已到,便派重兵将洪洞、枣强两县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强令这两个县的大部分老百姓必须分别迁往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
俗话说:民斗不过官。在明朝政府的强令下,这两个地方的大部分老百姓不得不准备动身迁往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
在河北枣强县有一位叫山枣的小伙子与一位叫春花的姑娘是一对恋人,山枣被列入了迁民之中,将要迁往山东地区,而春花没有被列入迁民之中,将被留在枣强县。在这对恋人惜别的时候,春花姑娘特意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几个馒头和一把红枣递给了山枣,并嘱托山枣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真情真爱。
山枣移民到山东之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想起春花姑娘。为了使自己永远把山花姑娘记在心上,在每年春节母亲蒸馒头的时候便特意叮嘱母亲将馒头蒸成花朵的形状,并要求母亲在馒头上安一个枣子,寓意自已与春花姑娘永远没有分离。
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山枣与春花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被这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了,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山东地区的人们便会蒸枣花馍,并且,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再后来,山东地区蒸枣花馍的风俗习惯传遍了北方地区,于是,北方地区的人们每到春节的时候便都会蒸一些枣花馍,用以纪念先辈们的忠贞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