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城临清特产
消防队北路西顺心斋焖面条临清第一。 老开元对过胡同清宾的小包子临清第一。 地税局对过事成饭店软烧临清第一。 民族餐厅牛肉干临清第一。 老开元的风干鸡临清第一。 大酒店的扒猪脸临清第一。 迎宾的肘子临清第一。 伊林居的巧阁临清第一。 招待所的什锦面临清第一。 寇家豆浆临清第一。 饲料厂门口扣碗临清第一。 啤酒厂门口豆腐脑临清第一。 邮电局门口辣肉临清第一。 竹竿巷口的烧卖临清第一。(没有卖烧卖的,可以更正为马五烧卖) 登赢小区和光烧饼临清第一。 招待所对过阳春面临清第一。 小亮拉面临清第一。 老剧院门口的油酥烧饼临清第一。 国棉厂大坑口的炸花生临清第一。 溪源的大包子坮煎鱼临清第一。 青碗市口的洪家牛肉临清第一。 段家海鲜对过张家猪下水临清第一。 国棉厂路口钱家羊汤临清第一。 供销学校对过粉蒸肉临清第一。 登赢小区肉夹馍临清第一。 造纸厂门口的水爆肚临清第一。 桥头堡的肉杂烩临清第一。 鳌头矶徐家豆沫临清第一。 二院路口马家豆芽包子临清第一。 汪堤烤红腰临清第一。 金郝庄烤羊排临清第一。(可能是鬼子鸡) 康庄熏羊腔子临清第一。 焦庄炖三宝临清第一。 石槽信誉饭店炖鸡临清第一。 十小学金龙岁包肉临清第一。 武德奎肉饼临清第一。 林园王家烧饼夹肉临清第一。 松林烧烤临清第一。 武训对过清汆丸子临清第一。 吉士口素煎包,干炸小鲫鱼临清第一。 青年桥杨老四小肚临清第一。 国棉厂三鲜锅贴临清第一。 PS: 保良第一家饼卷肉(公园河边 或 二院附近) 老时鲜楼羊汤(现在位于鲁润小吃一条街) 吉士口素煎包(公园北门吉士口附近) 李家烧鸡(招待所桥下边) 上湾街张家元宵(新华书店附近) 尹阁下水(新华书店附近) 刘咳子白仁(刘海子镇) 金郝庄鬼子鸡(金郝庄乡) 徐家豆沫(公园北门) 临清的狗不理灌汤包(党校路口) 景家沙锅(鲁天路口) 武德奎肉饼(新华书店附近) 东云阁烤鸭(市医院对面) 魏湾火烧群的火烧(魏湾镇) 还有烟厂那片的一家火烧加肉(先锋路东首)
2. 聊城临清市有什么好吃的
托板豆腐
临清水豆腐,因卖主用秤称好后总是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故称“托板豆腐”。在临清市内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车上,放着一大块用白布包着的颤悠悠、水汪汪、热乎乎的水豆腐。尤其傍晚,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着托板,吃得满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
武德魁肉饼
临清有句歇后语:武德奎肉饼--好吃不贵。以优质、价廉、实惠而誉满全城。
徐家煎包
临清还有一句俏皮话:徐小米的煎包--油水大。临清徐家包创制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本地人招待外客,吃一顿徐家包子是必不可少的。
烧饼夹肉
烧饼夹肉是临清清真名吃,其烧饼厚且个大,烤好后夹上酱好的烂牛肉或羊肉,再回烤炉烤出油,咬一口,满嘴流油,真是解馋。
临清豆腐脑
临清买豆腐脑小贩的车里都有两个大缸,一个装得是豆腐脑,一个装得是卤。在碗里撇上豆腐脑之后,再浇上两勺精心熬制的卤汁。然后放一勺腌制好的韭花,放一勺麻汁,喜欢辣的可以放一点辣椒或蒜。早上,要上一碗豆腐脑,两个馒头,吃完喝完,暖融融的感觉传遍全身,简直比当神仙还美。
清真八大碗
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杂拌等八样,这道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菜肴,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
临清蒸碗
临清蒸碗有粉蒸肉、花椒肉、辣子肉、鸡蛋羹等,味道都是一绝,包准你吃了一回光想第二回。
济美酱菜
济美酱园是临清传统名吃。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一起称为江北四大酱园。谁家吃饭能离开济美酱菜?
3. 山东聊城十大特产
1.许营西瓜
许营西瓜是山东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的特产。许营西瓜凭着个大皮薄、质脆瓤红、糖度高的品质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全国各地。许营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许营镇由于土壤含矿物质丰富,适于西瓜生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种植西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西瓜个大、皮薄、质脆、瓤红、
2.魏氏熏鸡
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
3.郭氏米酒
东昌府区沙镇镇黄屯村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郭氏米酒酿造工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座石碑道出千年风采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的黄屯村,有一座立于1900年的家族碑,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看见。碑碣楹联:“子孙振振远绍汾阳传一脉,岁月悠悠当论伏生恰同年”,灼灼有声的碑文翔实记录了……
4.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工艺考究,制作精细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玉皇皋是座道观,现在已不复存在,但……
5.茌平黑陶
从河间田畔,从10000年前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彩陶、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的巅峰状态。代表这一最高成就的正是茌平黑陶。它是古代艺术的凝聚物,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情感和技巧。 1928年4月,考古学家吴金鼎……
6.东昌府木版年画
山东省的东昌府与杨家埠,并称为山东的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享誉全国。其中,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阳谷县张秋年画支流,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耕织图、小渔家乐、戏曲故事和福禄吉庆等。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
7.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一种风味小吃,……
8.龙凤双腿
龙凤双腿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龙凤双腿以鸡胸脯肉为主要材料。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菜名】龙凤双腿 【所属菜系】 鲁菜 【特点】 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鲜美,状如鸡腿,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制作材料 主料:鸡胸脯肉250克、对虾250克、猪网油400克。 辅料:大葱……
9.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
10.朗庄面塑
相传面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群雄割据,战火四起,遍地狼烟。尤其野狼经常 朗庄面出没伤人,人们为拯救人类,用面塑老虎镇宅驱狼消灾。后被延续为吉祥信物,流传至今。 冠县朗庄面塑,构思独特,造型朴实,取材广泛,成品通过商贩远销省内外。《中国画报》曾做专门介绍。朗庄面塑造型简练夸张,多为半浮雕式,经过蒸……
4. 聊城临清旅游景点介绍
你好。临清值得去的景点是:临清塔、清真寺、 葡香园、五样松。这几个地方除清真寺外都在城外,离城很远,都没有公交车到(临清城内公交车很少)。想去只能乘坐最方便的机动三轮(当地叫 三马)。上车3元,去以上景点大约价格参考: 临清塔:10元;清真寺:5元;五样松:6元;葡香园:10元。
5. 聊城特产什么
灵芝、桑黄、阿胶为“聊城新三宝”。这新三宝中,阿胶我们都比较熟悉。但灵芝和桑黄,外界了解得还不多。
灵芝是冠县店子镇的特色产品。目前共有灵芝大棚10000多个,种植面积10000多亩,年产各类灵芝8000吨、灵芝孢子粉12000吨、盆景3万多盆。灵芝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交易量达全国的六成左右。
临清的桑黄。临清市桑树栽植历史悠久,现种植规模2.2万亩,当地生产的桑黄中药饮片等系列产品占全国市场70%以上。
6. 聊城临清特产介绍
冠县鸭梨、山东景阳冈酒、东阿阿胶、聊城雕刻葫芦、聊城魏氏熏鸡、牛筋腰带、武大哥炊饼、高唐驴肉、鱼山大米、姜楼烧鸡、高集程楼豆腐皮、五更炉熏鸡、武大郎炊饼、郓哥梨汁、阳谷泥哨、临清丁马甲鱼、临清刘垓子白仁、临清尹阁下凡肉、临清济美酱菜
7. 山东聊城临清特产
我是外地人在临清工作,临清的特产有很多,但不一定适合外地人的口味,刘垓子白仁,沟帮子熏鸡,济美酱菜,钞关咸鸡蛋,大桥牛羊肉
8. 聊城临清特产有什么
临清腐乳:是一款特别下饭的一种佐料,咸鲜可口,特别开胃。
9. 聊城临清特色
临清“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
说到临清“八大碗”的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还有三点,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10. 聊城本地特产
聊城的特产有东阿阿胶、冠县鸭梨、高集程楼豆腐皮、高唐驴肉、姜楼烧鸡等。
1、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
2、冠县鸭梨 冠县鸭梨是山东省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冠县鸭梨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有"鸭梨甲天下"之称。 冠县鸭梨为冠县的"县果",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果柄处状如鸭头而得名。
3、高集程楼豆腐皮 高集豆腐皮是一道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制作简单易上手。高集豆腐皮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的特产。晾干可常年存放、鲜食、干食均可。在鲁西、泰安以至东北三省久负盛名。高集镇制作豆腐皮的村很多。
4、高唐驴肉 高唐特产驴肉是山东省高唐市远近闻名的汉族传统名吃。其驴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
5、姜楼烧鸡 姜楼烧鸡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的特产。姜楼烧鸡又称方家烧鸡,采用本地生长的土鸡为主要原料,具有外观色泽鲜亮、肉质干松、口感郁香而不腻、长久食之而不厌。 来源:-姜楼烧鸡 来源:-东阿阿胶
11. 聊城临清特产有哪些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山东省临清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91。
临清烧制贡砖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始于明永乐初期,其烧制技艺是山东临清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独特经验。临清砖又名贡砖,它质地好,色泽适宜,形状各异,不碱不蚀,敲击有声,烧制时间由明永乐初到清代末,跨越了500余年的发展历史。
历史渊源:
临清烧造贡砖始于明初、止于清末,时间跨越五百多年。明代砖窑烧造贡砖在临清“设工部营缮分司督之”。清代以山东巡抚领之,东昌府监办、临清州承办,“ 岁征城砖百万”,砖款由朝廷从国库中拨银颁付窑户,由官司督理、检验、解运。
临清官窑大部分分布在运河两岸,窑窑相连,多以万计,窑工达几十万之众,火热繁盛的场景倍受时人注目。《临清志》 载:“ 明永乐间设分司,初侍郎或郎中,后以主事督征之……岁额城砖百万。”分司下设砖厂,砖厂派宫中得力太监监办。明、清两代,临清沿卫河与会通河两岸有砖窑数百座,著名的有城东二十里铺、城南白塔窑、东北张家窑等五六处。康熙时客居临清江南进士袁启旭曾赋诗吟烧砖情形:“秋槐月落银河晓,清渊土里飞枯草。劫灰属尽林泉空,官窑万垛青烟袅。”《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至崇祯四年(1631年)多次到临清官窑考察寻访烧造贡砖的实况,将所见写进《天工开物·陶瓷篇》。
成化七年临清贡砖
临清砖除供营建京师外,地方也多有取用。《临清县志》记载,临清砖“制造优良”,“自明初至清中叶,境内之城垣、仓庚、庙署、寺观及一切伟大建筑,均取材于此”。临清舍利宝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其砖上印记至今仍历历在目。临清古街巷,仍可见一些民居的砖墙上嵌有印记清晰的临清砖。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后,改行以银代役的政策,手工业者的劳役制度基本上被废除,临清砖窑也就由官办改为官督民办。这种由政府指定窑户承办的办法一直施行到清末砖窑停烧,也即从嘉靖四十一年以后,临清贡砖上不再出现外县、外省的字样。如:万历四年窑户马元造。临清厂窑户孙岳造,作头于其。万历二十七年窑户梁应龙,匠人赵田造。
据砖块印记内容分析,制砖人员有窑户、作头和匠人三类,这是明代中期以后和整个清代砖块印记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此外,每处窑上还必须有挖土、推土、筛土、滤泥、踩泥、制砖坯、装窑、出窑、搬柴、烧窑、担水、洇窑和在成品砖块上包黄表纸以及运砖到运河船上的工人。据测算,每处窑当有工人不下70名,按92处窑计算,临清从事制砖业的人口当在6500人左右。其中“工人”是被窑场雇佣的从事杂项事务的劳动者:“匠人” 是被窑场雇佣的直接从事造砖的劳动者;“作头” 是窑场作业的参加者和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窑户” 是窑场管理者,拥有招雇和解雇工人的权力,是政府的雇佣者,是政府“开窑招商”的响应者。
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记载:“砖价每块给工价银二分七厘;如挑出哑声者,每块变价银分七厘;不堪用者每块变价银一厘七毫。”至清末,每块成品砖改付工价钱2吊,其他酌减。由此可知,窑场是国家的,政府依砖块的质量和数量付钱给“窑户”,窑户再依不同标准分给作头、匠人和工人。窑户自然得钱最多。
为了保证营建之需,明清两代政府还常常预付定银。贡砖用银,皆为专款。嘉靖时,砖料价银向河南、山东二省和北直、南直、安徽、浙江的一些府、州征收,派官解赴临清发给。
清朝末年,河隈张庄有一窑户,人称“程十爷”,拥有10多处官窑。后来官窑停办,财源被断,迫于生计,程十爷私自把窑场的地卖掉了。但官府却不承认这种买卖关系,判决必须重新出钱向官府购买才能有效。程十爷只好靠卖窑场的旧砖度日。
工艺流程:
贡砖的烧制工艺十分复杂,一块砖的完成要经历18道工序,包括选土、碎土、澄泥、熟泥、醒泥、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洇窑、出窑等。
选土
一般是就地取材, 这里不是逐层水平取土,而是垂直地把“莲花土”铲下,这里面有沙土、红土、黏土,如果只用沙土的话烧出来的砖不能成形,只有红土的话烧出来的砖便会开裂,因此必须混合在一起作为烧砖用土来提取,其作用就是把黏性不同,含酸、含碱互不相同的土混合在一起,为后面加工时酸碱中和奠定基础。
碎土
过筛将取来的土粉碎, 以前是纯人力,将粉碎好的土用大小筛子筛过,提高细腻度。近十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砖厂都改用机器碎土,既节省了时间也将人力解放出来。
澄泥
将筛过的土泡到水池里,不断加水过滤,一方面是为了捞出水中轻浮上来的树叶,沥出重的碎石,另一方面是将土中过多的酸和碱溶解于水流走。这一工序现在也叫小练泥,过去小练泥一般要经过4—5天,现在要7—8天,这样沥出来的土质更加纯净、细腻。
熟泥
熟泥民间俗称 “压杠子”,类似于揉面。通过人或牲畜的反复踩踏,使泥完全软烂熟化。近些年改用生产陶瓷的练泥机替代了人工熟泥,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得泥坯中气孔减少,更加均匀细腻。
醒泥
类似于揉面团时的醒面,用草苦将踩好的泥盖起来,放半个月之后取出,用木棒反复碾打,使之无气孔。
制坯
制坯虽说是体力活,但讲究手法和技巧,一般是在做砖坯的地方先均匀撒上一层干土,放上模具,等待经验丰富的师傅在醒好的泥中取出一块重约六七十斤的泥团,将其用力准确地摔进模具中,扣坯必须四角填满,多了可以用铁弓将多余的部分刮下来,但少了就要重新摔,绝对不能补,因为补过之后烧出的砖就会开裂或出现缝痕,敲击的声音不清脆,便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将砖模端到空地上倒出,出来的砖表面光滑棱角分明才算合格。
晾坯
在小心翼翼地打掉模具的横框之后,砖坯还很潮湿柔软,需要熟练的工人轻轻地抡起它们慢慢地平放在地上,晾晒一会儿后还要给砖坯翻个儿,使阳光能均匀地晾晒到各个立面。晾干得看天气,一般需要7、8个钟头,晾干之后抠出来立成排,因为砖上有毛刺儿,所以必须进行整形,即用工具把砖坯打齐。如晾干的坯遇下雨被淋坏,只能重新练泥扣坯,但发现烧出的砖质量更好,工匠们从而总结出把干坯放入池中重新浸泡,再次制坯,往复三次,可以烧出质量最上乘的“金砖”,这也成为他们的“独家”经验。
验坯
干透的砖坯经过严格的检验,合格的被盖上梭子,上面标明烧造年代、督造官员、窑户及作头的姓名等内容才能送入窑中,不合格的干坯重新混入待制坯的泥中。这道程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市场化的现代已经被省略。
装窑
制作贡砖的窑主要有马蹄窑和罐窑两种,其容量有大有小,从一千块到四千块不等。装窑最重要的就是码窑,窑内砖块的码放错落有致、极其讲究“中间是空的,火从中间往上烧,上面闷死,用泥封住。码窑关键是怎么排砖,不是随便排的,要使火能往一圈跑,使每块砖都受热均匀。烧砖得先学码窑,这是基础。俗话说“三分烧、七分码”,只有该稀疏的地方稀疏,该密集的地方密集,摆成合理的样式,码至适合的高度,才能使每一块砖受热均匀,达到理想的硬度。如果码放得不好,即使烧窑师傅技术再高也烧不出好砖,有时甚至一窑砖都可能被废掉。
焙烧
这一环节是整个烧砖工作的关键,是烧窑把式十几年来经验与智慧的累积。装窑完成后,封住窑顶,用柴火、豆秸或麦秸进行焙烧,有句俗语仍在临清流传叫“打官司是秀才,烧砖是豆秸”,意思就是秀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民间打官司都去找秀才;用豆秸烧出来的砖成色好,因此烧砖都用豆秸,劳动阶层的民众用戏谑的口吻表达出了对自己粗鄙的调侃与对掌握着文化的知识分子的美慕。
将砖坯铺满窑室之后,在窑下面盘灶点火,点火之前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即放鞭炮,向窑神烧香上供,在窑工看来,砖窑相当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掌握火候很重要,给老君上供是想让太上老君保佑烧出一窑好砖。点火之后砖窑一直不能断人,前七天加煤取灰,看着火候烧,烧到最后就要停火加水,用余热让水变成蒸汽,这样贡砖才能呈青色。砖烧没烧好,火候很重要,宋应星在路经临清途中,看到了烧窑造砖的过程,将其记录到了《天工开物》一书中,其提到“凡火候少一两则釉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火候的掌握主要靠把式的眼力,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融化之极然,陶长辨之。
洇窑
即停止往窑内添加燃料,封上烟道口,在窑顶慢慢注入清水,目的是使每块砖均匀地发生还原反应,经过几天连续的洇灌,砖块就会变成豆青色,是青砖的上品。洇窑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往窑顶注水完全靠工匠一桶一桶的往上提,而且水要一点一点地往下浸,不能一股脑地灌水,灌水会造成窑内气体膨胀发生爆炸。现在则改用电机,顺上管子之后往窑顶抽水,四天四夜不能断水,洇完之后出窑。
出窑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烧造工艺,临清砖便诞生了,这期间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有句俗语叫“紧抓紧挠,半月一窑”,意思是说一窑砖要经过足足半个月的焙烧,砖坯才能烧熟烧透。当然并不是烧出来的每一块砖都是合格的,明清时期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必须达到体坚、质细、色青、声脆的要求,未达到标准的贡砖有一,部分被周边的民众“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虽然现在对贡砖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但即便烧窑师傅把损失降到最低,每窑砖仍然会有瑕疵,在景永祥的砖窑后面就堆放着成千块烧坏的砖头。
运输
经过挑选好的成品砖用黄裱纸封裹,用小拱车推到专门的运砖码头,搭船运至天津张家湾码头,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重新用黄裱纸封好,由陆路转运京师。凡声哑及不合格的砖块,俱存天津西沽厂。这是早先的程序,砖窑烧出来的贡砖都排在砖窑后面的一大片空地上,等待着提前下过订单的商家前来将其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