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奴制改革谁提出的?

229 2024-09-10 09:48 admin   手机版

一、农奴制改革谁提出的?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一次大改革。这次改革将农奴制废除,使得农奴成为自由人,俄国也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如下:

  1、俄国农奴制改革。

  导致俄国下定决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战役的失利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将农奴制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农奴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了。

  当然这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可能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且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推动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当时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变得壮大,然而沙皇俄国却依旧在强化农奴制。这导致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同时,在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封建思想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俄国,在种种因素面前,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分配各阶级的利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本着“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的观念将施行已久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任务?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任务是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同时缓和阶级矛盾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提纲?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名言?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这场改革在17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确立后,逐步解放了农民,推动了沙皇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下是一些与此次改革相关的名言:

- "一个人只有当他的自由意识觉醒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亚历山大二世

- "我们必须解放农民,让他们成为自由的人。" ——亚历山大二世

- "农民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没有他们,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亚历山大二世

六、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经济: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政体?

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

但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八、农奴制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介绍

  1861年,俄国农奴制进行改革以后,俄国宣布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但是,由于这次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将良田和整块的土地霸占,而将零星的土地和难以种植的沙地分给农民;地主将自己的土地楔入农民的土地之中,使得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

  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农民由于缺乏土地,被迫以十分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的剥削。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因此许多农民仍然常年处于饥饿之中。

  但另一方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在于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

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九、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1861年的沙俄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一场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的行为。虽然从客观上讲,这次改革使得沙俄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使得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但是其不彻底性,让这次改革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终导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爆发。

十、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措施?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