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画家南张北李是指谁?

76 2024-09-09 00:55 admin   手机版

一、画家南张北李是指谁?

‘南张’指的是张道一教授。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李’指的是李砚祖。

一、张道一,男,1932年11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系。是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的艺术学家、艺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作品有《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考工记注释》、《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汉画故事》等。

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李砚祖,男,1954年12月1日出生,江苏泰兴人。擅长工艺美术。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井冈学者”,硕士生导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

主要从事美术、装饰艺术及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陶瓷艺术、中国画学的研究与教学。

主讲课程:

本科公共基础课《设计与艺术概论》、专业课《中外设计论著选读》等。

研究生公共课《设计艺术学》、《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学术要素讲座》等。

校新生研讨课《中国陶瓷艺术》等。

讲座 《学术基本要素》《艺术与设计概论》《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与鉴赏》等。

获奖情况:

1、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3、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

4、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5、1995年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1993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二、奥地利有哪些画家?

奥地利有很多著名的画家,以下是一些奥地利画家的例子:

雨果·查勒蒙特(Hugo Charlemont)是一位奥地利风景画家,他出生于摩拉维亚的詹尼采,他的父亲Matthias Adolf Charlemont是一位画家,专门画微型肖像画。

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是奥地利画家、诗人、剧作家,他被纳粹归类于颓废艺术遭到迫害而逃奔英国。

马克·夏卡尔(Marc Chagall)出生于俄国的犹太家庭。

除了以上这些画家,奥地利还有很多其他的画家,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奥地利和全世界的艺术宝库。

三、荷花课文中的画家指谁?

三年级《荷花》中的画家指的是大自然,《荷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荷花》这首诗主要用象征手法,借描写荷花来寄托自己的情事。本来是描写自己热恋之人,但却不直接描写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即使是描写欢会之事,也不用直白之笔,而是通过“衾绮”、“罗袜”来侧面暗示,没有露骨、庸俗的平直之语。

四、奥地利画家什么梗?

奥地利画家的意思是

1、指的事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

2、因为希特勒在年轻的时候学的是美术,然后因考试落榜,后决定改行,于是有了后来的纳粹德国。

3、奥地利落榜美术生是对希特勒的调侃,不要小看一个落榜美术生,他以后可能会是一位元首。

五、奥地利画家克里姆作品?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世界顶级情色画大师。一生画过数千张的情色图像,从希腊神话的女神、《圣经·旧约》故事的女主角,到现实中上流社会妇女、模特儿、村姑、妓女等无所不画。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情色主题,笔下的女子或蜷缩身体、或张开双腿、或裸露臀部、或在沉溺于情爱。正因为他独特的绘画题材,被后人称为“情色画家”。

他画出了世上最昂贵的女人,价值超9个亿!

克里姆特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 1907作

《鲍尔夫人》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画中的女人是克里姆特笔下最贵的一位女人,也是迄今绘画界最昂贵的女人!这幅华丽的肖像,于2006年6月被美国大亨RonaldLauder以 1.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亿多)收藏,并登上了当时世界第二昂贵油画的宝座。

画中女人是维也纳富商布洛赫·鲍尔的爱妻阿黛尔画,只见她庄严端坐,红唇极富美感,露肩的金色长裙,使她愈发仪态优雅、风姿绰约。她的眼神十分迷离,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沥粉和金箔的加入使画面熠熠生辉,完全掩盖了她身体的缺陷。在画家立体的写实下,女人眉弯如墨、眼影疏淡、红唇微张的模样富于美感,袒露的肩、胸部皮肤白皙丰满,显得十分撩人。

六、奥地利著名画家?

奥地利有很多著名的画家,以下是一些奥地利画家的例子:

雨果·查勒蒙特(Hugo Charlemont)是一位奥地利风景画家,他出生于摩拉维亚的詹尼采,他的父亲Matthias Adolf Charlemont是一位画家,专门画微型肖像画。

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是奥地利画家、诗人、剧作家,他被纳粹归类于颓废艺术遭到迫害而逃奔英国。

马克·夏卡尔(Marc Chagall)出生于俄国的犹太家庭。

除了以上这些画家,奥地利还有很多其他的画家,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奥地利和全世界的艺术宝库。

七、奥地利国宝级画家?

克里姆特。

或许,这个名字算不上家喻户晓,

但是,他的《吻》一定众人皆知。

《爱死机3:吉巴罗》VS《吻》

被称为“网飞神剧”的《爱死机3》在520这天重出江湖了。为什么提到它呢?大家有没有觉得最后一集的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呢?别犹豫,你没看错,是的,它在审美上让人就联想起了克里姆特的这一幅经典之作《吻》。

克里姆特《吻》

1907-1908年

180×180cm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这幅堪称史上最土豪的“么么哒”情欲撩人,极尽华丽:一对恋人相拥而吻于仿若草原般的花海中,艺术家钟爱的奢华装饰与大量繁复的涡卷线状图案紧紧包裹着他们,金色衣袍并非使用了黄色颜料,而是真正的黄金打造。他们漂浮在金色的高纯度欢愉中,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神秘的魔力,让接近它的人深深着迷、念念不忘。

这份炫目辉煌的画面也同时唤起了人们对这份绚烂背后故事的无尽想象。

这,就是典型的“克里姆特式”艺术风格:极尽华美又极尽悲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1918年)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国宝级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标志性人物,毕生以“女性”为永恒的绘画中心,与众不同的神秘感、光彩夺目的色彩和丰富华丽的装饰,完美表达出他对爱、性、生、死的主题的迷恋。

很早就看透人生的克里姆特很明晰繁华过后的那场空。

所以,那些金灿灿的视觉表面下,是深邃的哲学思索与沉痛的历史悲怆。

当然,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画的。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1918年)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1862年,克里姆特出生在维也纳,虽然父亲是黄金雕刻匠人,但家境算不上富裕,因为家里有七个孩子,克里姆特排行老二。14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开始了长达17年的学院式训练,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石。

早期,天赋异禀的克里姆特是典型的乖乖崽,坚守上层社会推崇的古典主义风格,19岁加入了权威美术协会,采用传统表现方法,以严谨造型和浓厚色彩为主要特征进行创作。同时,为了分担家庭压力,他很早就开始创业。学习期间,克里姆特就组建了工作室,专攻剧院等大型机构的装饰壁画,还曾拿下维也纳歌剧院的订单。比如这幅《陶尔米纳露天剧场》,传统主题和摄影术般精确刻画出的人物展现了克里姆特精湛的技艺,光幻透视和悠远意境让观众留恋不已。

克里姆特《陶尔米纳露天剧场》

1886-1888年

750×400cm

维也纳城堡剧院

但此时的维也纳已病入膏肓。上层纸醉金迷,底层阴暗至极。在这充满矛盾的颓废之都,克里姆特不仅用作品记录着华丽粉饰,更借助艺术反复呈现自己对生命的终极反思。所以,尽管这幅壁画有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但艺术家心里的“反骨”正蠢蠢欲动,“克里姆特式”的作品即将诞生。

1892年,克里姆特突遭不幸:父亲和弟弟相继离世,母亲因此精神失常。几年后,克里姆特和先锋派艺术家们组建了新的艺术团体“分离派”,彻底与传统断绝关系,从技巧高超的学院派画家转为强调个人审美趣味、情绪表现和想象创造,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又具有东方装饰趣味。

克里姆特《帕拉斯·雅典娜》

1898年

75×75cm

维也纳城市历史博物馆

如这幅家喻户晓的《帕拉斯·雅典娜》。标志性的正方形画幅赋予了人物一种冥思神态,女神头部和上半身占据整个空间,她展示着竖立身畔的长矛,准备为捍卫分离派艺术思想而战。以写实手法刻画的小像突显于金色鳞片装饰上,一幅描绘了赫拉克勒斯与海怪搏斗的壁画呈现于背景。画家以此向反传统的“新艺术”致敬。

克里姆特《贝多芬饰带》

1902年

230×3400cm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1902年,第十四届分离派展览举行,主题聚焦音乐,以此向贝多芬致敬。克里姆特用《贝多芬装饰带》对这曲雄壮的音乐篇章做出象征性诠释。

第一乐章《渴求幸福》(局部)

第二乐章局部《骑士》

第二乐章局部《艺术》《天使唱诗班》和《世界之吻》

八、1893年奥地利画家阿洛伊斯?

阿洛伊斯·阿内格(Alois Arnegger,1879-1967)是奥地利风景画家,以他浪漫的地中海沿岸乡村生活和建筑景观而闻名。Arnegger于1879年3月9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

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去了意大利,并被地中海沿岸的景色迷住了。他画了卡普里、圣雷莫、那不勒斯、城堡和科莫湖充满活力的景色。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旅行之后,阿内格回到了他的家乡,在那里他画出了戏剧性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直到1967年8月11日去世。Arnegger的作品已在纽约、斯图加特、维也纳、阿姆斯特丹、巴黎、斯德哥尔摩、慕尼黑和芝加哥出售。

九、“岭南画派”是指谁?有哪些代表性的画家?

“岭南派”因广东地处五岭以南而得名,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

以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主张汲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后来有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人。

“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的新格局。

十、文艺时代王瞳是指谁

文艺时代王瞳是指谁

在中国的文艺界,无论是音乐、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会经常提到一个名字——王瞳。那么,究竟谁是文艺时代的王瞳呢?

王瞳的背景

王瞳,原名王敏,中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生于1980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作家,母亲是一位教师,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氛围。她自小聪明好学,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王瞳早年进入著名大学学习,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在学期间就展露出了卓越的才华。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权威出版社工作,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在编辑的工作中,她接触到了众多文学大师的作品,对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王瞳逐渐在文艺界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她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并被誉为当代文坛的瑰宝。

王瞳的成就

王瞳以其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作手法,为读者呈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的作品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涵盖了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形式。

其中,她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小说《人生是一次朝圣》,散文集《寻找文艺的踪迹》等。这些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种种复杂关系。

王瞳在文坛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上,她还积极参与文艺评论工作,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深度的文学解读。她的评论作品以其犀利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而著称,被视为当代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

同时,王瞳还致力于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她担任多个文化机构的顾问,为年轻文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她的领导才华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使她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心中的文化偶像。

王瞳的影响

王瞳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入的思考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她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引发了读者和观众的共鸣。她的作品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去思考和探索,也激励了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王瞳的评论作品更是启迪了许多人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她的独到观点和深度剖析,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文学作品,并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作为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倡导者,王瞳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

总结

王瞳作为文艺界的瑰宝,以其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的文学世界。她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王瞳的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上,还体现在她积极参与文艺评论和文化传承工作上。她的独到观点和深度剖析,让更多的人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

希望王瞳的才华和影响力能够继续发光发热,为中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