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震设防烈度标准?
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
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烈度是越高越好吗?
一般是越高越好。抗震等级只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设防要求就可以了,过高的抗震等级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抗震设防烈度越高,说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好,但不能说抗震设防烈度越高越好,因为有很多地方并非地震带,设置过高的抗震烈度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不经济了。
三、何谓场地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烈度是国家根据本地地质构造及地震历史等条件规定的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所设计建筑物的设防类别而确定的烈度。如:对丙类建筑(标准设防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取场地烈度。
四、什么叫做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指的是一个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唯一的,一旦确立了工程建设地点,也就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而与结构型式等等其它因素无关。抗震等级:体现了具体的建筑物在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同烈度、结构型式和房屋高度条件下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抗震等级不仅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和其它几个因素也都有关。以框架结构为例,同样在7度设防地区,高度不大于24m,抗震等级为三级,大于24m,则为二级;大跨度框架无论高度如何均为二级。
五、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有四个等级,具体如下: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有四个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
六、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七、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有四个等级,具体如下: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有四个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
八、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它会影响钢筋量吗?
关于抗震的几个概念解释
随着广联达算量二合一GTJ2018的陆续发版,我们团队最近在重写算量课件,发现在一开始进入软件工程信息一栏,就有很多概念需要给大家解释,比如檐高、结构类型、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室外地坪等,如图1所示。
图1
其中檐高、结构类型、室外地坪我们近期已经写文章解释过一些了,檐高见文章(如何计算建筑物的檐高)、结构类型见文章(如何判断你的工程属于什么结构类型)、室外地坪见文章(室外地坪标高对哪些工程量产生影响?)。抗震等级我在很早的文章中也做过阐述,不过很多晚加入的同学可能没有看到,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这次也一并再解释一下。
另外,在楼层设置里下面有一张大表,这张大表也有很多概念大家糊涂,需要解释,趁这次重新写课件的机会,我就一并解释了。如图2所示
图2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先来解释抗震等级这个概念。
要了解抗震等级等概念,我们首先从地震震级说起。
一、关于地震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也叫地震强度,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标准,国际标准叫“里氏震级”。比如汶川地震里氏震级达8.0Ms,唐山地震里氏震级达7.8Ms。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越近,地震烈度就高,距震源越远,地震烈度就低。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汶川地震,汶川本地的破坏程度就很大,距离较远的成都就小很多。同样唐山地震,唐山本地的破坏程度就很多,而距离唐山较近的北京,破坏程度就很小。
(三)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是地震烈度的对立面,地震烈度大设防烈度就大,地震烈度小,设防烈度就小,一般以50年为时间段取概率值,具体计算办法交给国家地震区吧,我们不必了解细节。中国各个地区的设防烈度是多少,大家可以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查出。
比如:首都和直辖市的设防烈度如下: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北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海淀区、房山、通州区、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北京(昌平区、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区、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州区、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上海(黄浦区、卢湾区、徐汇、长宁、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杨浦、闵行区、宝山、嘉定区、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
第二组:天津(大港)。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区;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石柱,巫溪。
注: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
(四)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就是建筑物抗击地震烈度的等级,与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类型、建筑高度、重要程度都有关系。
国家专门出过“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设计院可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建筑物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五)建筑物分类
建筑物按其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的一切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关于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高度与抗震等级的关系,《建筑设计规范》会根据建筑物的类别给出一张对应大表。下面是丙类建筑物的一张对应大表。
二、哪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
16G平法推出,取消了非抗震工程,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了非抗震构件,在某个构件是属于抗震构件还是非抗震构件,很多同学糊涂,今天我在这里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给一些解释,不一定正确,希望懂行的专家拍砖。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的5.1.1第1条规定: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般建筑只计算地震水平作用力,主要由柱、墙和梁这些抗侧力构件承担地震水平荷载,所以柱、墙、梁属于抗震构件,板、楼梯和基础这些构件不承担地震水平作用力,所以这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
这和平法图集的说法也不矛盾,平法图集中板、楼梯和基础的钢筋锚固长度都属于非抗震锚固长度。就说明这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
且慢,规范还有另外一条是这样说的。
8度、9度抗震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抗震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地震强度很大时,某些建筑物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力,而竖向地震作用下,对水平构件梁、板、楼梯、筏板基础都有很大的冲击力,所以,这个时候板、楼梯、筏板基础这些水平构件,就是抗震构件。这种情况下,这些构件里的钢筋锚固长度也是抗震锚固长度。
所以,板、楼梯、基础这些箍筋在一般建筑里就是非抗震构件,在特殊建筑里就是抗震构件。特殊情况图纸一定会给说明的,如果没有说明,这几个构件平时就按非抗震构件处理。
九、西宁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二组:玛沁;
第三组:玛多,达日。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祁连;
第三组:甘德,门源,治多,玉树。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二组:乌兰,称多,杂多,囊谦;
第三组:西宁(城中、城东、城西、城北),海东(平安、乐都),同仁,共和,德令哈,海晏,湟源,湟中,民和,化隆,贵德,尖扎,循化,格尔木,贵南,同德,河南,曲麻莱,久治,班玛,天峻,刚察,大通,互助,都兰,兴海。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三组:泽库。
十、2000年抗震烈度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